“我乃中兵参军刘道规,特来巡视前营。”
刘道规掏出官凭。
士卒这才拉开长矟,放刘道规几人入内。
跟来的几百士卒留在外面,一声不吭的站在寒风中。
营内甚是整洁,军械木材辎车都摆放整齐,营房错落有致,没有一个士卒躺在地上,行走站立时,极有武人的干练之气。
其他几部在他们面前,仿佛乌合之众一般。
高珣叹道:“荆州西府军,果然非同凡响。”
西府军也是淝水之战的主力,最先与氐秦在襄阳血战,牵扯住了氐秦的一半兵势,其后长驱直入,北伐中原,收复河洛,战功彪炳。
再往前二三十年,跟着桓温南征北战,纵横北国。
“桓司马何在?”
“启禀参军,司马昨夜宿醉,至今未归。”随行之人中,一个曲长拱手,提到“司马”二字之时,面露不满之色。
看来桓承之治军也不怎么样。
强的是西府军,而不是桓承之。
“杀、杀、杀……”
校场上,百多名士卒正在训练阵法,长矟寒光闪闪,阵列整齐,士卒目光坚定,面容冷峻,每次出一矟,都用尽了全力,仿佛面前真站着一个敌人。
刘道规观察许久,越发确定这是一支精锐。
华夏历来如此,只要粮饷管够,只要主将水平不太差,便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大多数时候,都是饿着肚子,去与四面八方的强敌血战……
北府军在谢玄麾下,没怎么训练,建康的粮草一到齐,便杀的胡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桓温枋头之战,与慕容垂难解难分,最终也是败在粮草不济上……
桓氏当年也是小士族,以武立宗,借北伐不断壮大势力,最终成为顶级门阀。
“军中还有多少粮草、冬衣?将士们够不够?”刘道规转身询问这个曲长。
曲长神色温和,拱手道:“粮一千七百五十石,草五千三百斤,冬衣三千七十件,干柴七千六百斤,过冬足矣。”
粮草粮草,粮是用来吃的,草则是用来睡的。
行军打仗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敢问足下姓名?”刘道规对面前的这个曲长来了兴趣。
桓承之纨绔子弟,不足为虑,但他麾下的这支人马却是一支精锐。
“属下周铮。”曲长拱手一礼。
“敢问足下出自吴兴周氏还是汝南周氏?”高珣出身士族,对姓氏尤为敏感。
这年头,姓什么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将来。
吴兴周氏,代代出名将,东吴有周鲂,中朝有周处,被司马家活活坑死。
衣冠南渡后,周处之子周玘三定江南,稳住了司马家的半壁江山。
不过司马家还是老样子,用完了就一脚踢开,将这位一代名将活气死,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周勰报仇: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
周勰起兵造反,虽被扑灭,但司马家也不敢拿周家怎么样,安抚了事。
另一支汝南周氏,一部迁居庐江,在三国时出了一代名将周瑜,两晋时连出周抚、周楚、周虓三代名将,在梁州抵御氐秦。
后梁益二州被氐秦攻破,周虓被俘,拒绝担任氐秦官职,苻坚优待之。
周虓遂充当内应,给桓冲通风报信,还多次对苻坚出言不逊,当面顶撞,苻坚越发敬重。
淝水之战前夕,周虓多次去信桓冲,泄露氐秦军要。
太元七年(382年),还密谋袭击苻坚,事情泄露,苻坚还是不杀他,流放太原郡,当年病逝,其子周兴带着灵柩迎回东晋发丧,在谢玄的支持下,获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