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泰昌大明 > 第151章 大臣之死与皇帝之陵

第151章 大臣之死与皇帝之陵(2 / 3)

“遵命!”

——————

紫禁城,内阁。

“王部堂也来了。”虽然徐光启的岁数也不小了,但和一屋子的老头儿比起来只能算是年轻人。

“今天内阁还真是热闹啊。”沈不咸不淡地顶了一句。

内阁早料到今天会有很多人来,所以特地命人将桌子排起来,拼成两条平行线,并在拼出来的长桌上铺上了足够长的大红色桌垫。两张长桌中间放了三个火炉。而与火炉相对的,是六比八共计十四把带靠背的黄花梨木椅。

工部尚书王佐取下身后大氅,发现门口挂衣服的架子上已经没有空位了,所以只好将大氅叠起来抱在自己的怀里。不过这样也好,还可以暖手。

位置不是随便坐的。阁臣一边,内阁首辅方从哲坐在中间靠左的那个位置上,他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沈和次辅叶向高,叶向高的右手边坐着刘一燝和韩爌这两位东林党实权派的头面人物。而最中立的史继偕则靠着沈坐在左侧的最边缘。

七卿这边,基本就是按照岁数和资历排座次了。和方从哲对坐的,是资历最老、岁数最大的天官,吏部尚书周嘉谟。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和满堂万历朝的进士比起来,可以说是前辈中的前辈。不过他宦海生涯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和北京无关。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六月,他才由南京兵部尚书改任北京工部尚书入值中央。

在他左边,依次坐着户部尚书李汝华、刑部尚书黄克瓒和礼部尚书徐光启。而在他的右边则是兵部尚书崔景荣、工部尚书王佐和左都御史张问达。

王佐到后,整个屋子就只有一张空位了,这是留给通政使的。

沉默没持续多久,等茶水摆齐之后,方从哲就开口了:“诸位部堂都是为邹尔瞻的事情来的吧?”

“我来这儿是为了更重要的事情。”最后一个进场的工部尚书王佐反倒是最先开口的。

“现在还有比三品大员惨死诏狱更大的事情吗?”刑部尚书黄克瓒是徐光启之后最早过来的。

“有。”王佐点点头,只说了两个字。“庆陵。”

一时间,场内气氛降至冰点。想说话的、不想说话的都不说话了。庆陵是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陵寝。

比上茶的时间还长的沉默之后,和王佐隔着四个人的徐光启才撑着桌子探头道:“庆陵怎么了?不是还没选址吗?”生前造陵是历代帝王惯行的做法,所以在皇帝登基之后第二天,尚由孙如游代掌的礼部便为新君的陵墓选拟了“庆”字,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我就是因为选址的问题来的。”王佐回答道:“定陵已然完成最后的修缮。所以工部以为应该开始考虑为庆陵选址。”

在场众人向王佐投去诧异的目光,但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大事。应该上疏,由皇上自行裁决。”方从哲皱眉道。

“奏疏我已经写了。”王佐在众人更加惊诧的目光里自顾自地掏出一本金色封面的题本,推给方从哲。

“写了奏疏,你送去通政使司啊!”黄克瓒怒道。

“反正都要来,顺便嘛。”王佐说完,便自顾自地端上茶水喝了起来。

王佐本就不想来,他和邹元标无亲无故,工部听闻讣告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但他知道,这时候其他五部的尚书一定会来,与其到时候被科道们质疑为什么不来,还不如自己主动来。

而主动过来贸然站队是很有风险的。邹元标身死诏狱的事情绕来绕去麻烦得很,既涉及党争,又牵扯文官与厂卫的矛盾。而文官与厂卫之间的矛盾很容易上升为与皇上的冲突。王佐可不想年过七十却晚节不保。

因此他很鸡贼地带了一件并不紧急的大事出来。为皇帝的陵寝选址是天大的事情,纵使言官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据此质问他为何不过闻邹元标的案子。同时用这事打掩护,皇上也不会因为他来内阁而胡思乱想。

“你真是有备而来的呀!”崔景荣向身边的王佐投去钦佩的目光。

最新小说: 仙门娇女在七零当团宠 重生警花的狗,屡破大案震惊全国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妙手乡医 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 恶雌娇软,全大陆雄性失控沦陷 我,废物,却与最美女总裁同居 港片:吉米?请叫我李议员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斗罗:点评比比东,历代最差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