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汉军未费一兵一卒,成功拿下淮河以南的最后一座府城。
凤阳知府李尧栋没有自杀,但也没有主动投降,而是任由手下士卒绑上献给了汉军。
汉军负责攻城的指挥使,本来打算把人照例拉去公审,但李尧栋的官声确实不错。不仅绑人投降的守军士卒们帮忙求情,府城里的士绅、百姓也都帮忙求情。
能有此待遇,清官不一定,但应该确实是好官。
拿下凤阳的汉军偏师实在无法决定,索性把这家伙的消息跟着捷报,一起报给了自家将军白楠。
白楠同样不知怎么处理,也不好插手处理,便一字未改打包上报给了汉王。
等聂宇看过后,对此同样颇为惊诧,他迄今为止遇到的伪清好官,不能说屈指可数,那也实在是没几个像人的。
能让全城士民百姓自发求情,看来确实干的还不错啊!
左右思量片刻,聂宇没再管这货,这货是好官跟大汉有啥关系
大汉又不缺好官,聂宇顶多就是不杀人,不治他的侍清之罪。
侍清归侍清,若是能体恤爱民,聂宇很仁慈,还是愿意网开一面,赦免其罪。
随手写了个把人剪去辫子放归,聂宇想了想又给已经来到南京办公的吏部班子(只有一半)下去诏令,让他们立刻安排官员前往接管淮南、苏南、浙江等省州县。
大汉现在地盘已经很大,而且建国时间四舍五入也快有着五年了。
当初的学府教育改革,已经初步有了成效。
三年小学、三年中学、三年大学,总共九年时间的新式教育选官模式,正在为大汉出产第一批人才。
当然,目前能出产的人才,主要只是读过了三年小学府的普通毕业生。
这些小学毕业生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只会一些简单算数,能够进行一些寻常的识字读写。
但这已经足够了,能识字读写,放在伪清治下就是高材生了。
大汉打完了伪清,面对新占地盘遍地文盲的情况下,这些小学毕业生足够填补大汉当前最紧缺的基层官吏缺口。
至于知县、知府,那就更简单了。
大汉缺的永远只是镇长、分田官和农民公会,再往上的品官还真是不太缺的。
……
南京,四月夏。
大汉在荆州府的内阁诸部官员,已经分出来一半正式在南京常驻。
刘骏一身崭新绯色官袍,头顶乌纱帽,手持玉笏板站在队列最前,他的身后分别站了礼、吏、兵、工、户、刑、商、邮传八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官。
再往他们身后,是大汉能来的诸部各级官员,还有以前江宁知府袁树为首的伪清降官队列。
这些降官人数已经不多,因为当初公审判处的时候,不止杀了几千旗人鞑子,还杀了好些作恶多端的江宁府地方汉官。
现在这些还活着的,基本都是没怎么作恶,或者前脚刚调来,来不及作恶,后脚江宁就易主了。
这么一大票的官员,此时全都立在汉王府门前耐心等候。
大部分都穿的大汉官服,里面又夹着袁树这些降官的伪清官服,只是去掉了顶戴,大热天头上还裹了个严严实实的皮帽。
剪了辫子,全成光头了,实在不好看,只能裹着帽子了。
“汉王到!”
袁名曜临时充当了一把礼部传唱官。
“臣等拜见大王,大王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