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换成自己去坐镇地方,绝对不可能会败的这么快,区区地方反贼而已,弹指可灭。
杨遇春也确实有这个自信,出道以来就未尝一败。杨遇春没死的时候,杨芳虽然已经渐渐成长起来,但仍旧屈居杨遇春
不客气的说,杨遇春才是伪清中期第一名将,名副其实的战术大师,力压全部伪清将领。
直到杨遇春病逝了,杨芳才开始如同大明孙传庭一般,变成伪清最后的擎天玉柱。
汉军起兵这几年下来,打得对手太菜,再加上汉军兵员素质战力太强,所以几乎都是碾压式战斗,完全用不到什么战术微操。
现在,陈有年带着手下的汉军骄兵,一头撞上了战术大师、伪清第一名将的杨遇春。
不说碰了一头包,那也是被广州城的铜墙铁壁,给耗的没脾气。
“陈将军,守广州的清军将军,看他守城打仗,跟之前与我们八排瑶打仗的‘杨杀神’很像。”八排瑶这边出人领兵的管事头邓天翔忽然说道。
陈有年疑惑道:“杨杀神”
旁边的陈泽水解释道:“具体好像是叫什么杨遇春的,好像也是汉人,但挺能打的,比我们八排二十四冲的所有小伙子全部加起来,都还要生勇,听说好像还被伪清狗官府赐了个巴图鲁的称号。”
唐承云连忙也说道:“这个我记得,好像是叫什么劲勇巴图鲁,之前寨子里请过的汉人先生说过,好像是伪清八旗那边给特别勇猛的人才会用。”
“什么狗屁巴图鲁,好好的汉人,非要叫什么狗屁鞑子的巴图鲁。”陈有年对此相当鄙夷,但鄙夷过后又不得不承认对方打仗确实挺厉害。
至少自己碰到的这么多清军将领里头,就属这个什么杨遇春最厉害了。
陈有年想了想,又招来了天地会义军那边的几个义帅。
看到这帮天地会义军,陈有年就非常头疼。
虽说都是一起反清的兄弟,但这帮天地会义军的军事素质也太差了,说是义军,跟特么草寇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
甚至于还不如草寇来的战斗力强,几万人的义军里头,光是大帅都有好几十了。
这尼玛搞得陈有年都不好指挥了,好在这些天地会义军的军纪似乎还不错,没有太过骚扰广东百姓。
当然,也可能是广东地方的宗族思想太严重,这些义军基本都在地方有着宗族亲戚,谁特么会在自己家里烧杀劫掠。
广东客家人又主要集中在潮州府一带,而且实力相当强悍,同样也非常团结,义军没可能造反了以后,还去招惹客家人树敌。
陈有年又跟这些天地会义帅们打听了下广州城情况,作为比汉军和八排瑶先来的义军,他们知道的情况更清晰,但也更杂碎。
反复问询比对,陈有年差不多理清了广州状况,基本确定城头指挥的清军主将应该是杨遇春。
接着,立刻发电报回南京,告知目前广东省的战况局势,询问是否应该增兵强攻广州,还是优先取下广州周边地区。
南京的回信也很快,才第三天就给远在广东的陈有年回信了。
陈有年粗略扫了一眼,顿时脸色有些古怪诧异:“大王这是又惜才了”摇了摇头,不再管这些破事,下令道,“立刻安排人把信送进广州城里。”
很快一队骑兵就往城下奔赴,一边奔赴一边大喊:“莫要放箭,我等是来送信的!”
“速速放箭!”
杨遇春眉头微皱,立刻下令放箭。
反倒是同样坐镇城楼的两广总督瑚图礼,听到外面的反贼大军有信要送,已经快要神经质的他连忙抬手制止道:“杨总镇,杨总镇,先不要放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嘛!还是先看看对面怎么说。”
杨遇春皱了皱眉,还是下令先不放箭。
一个箩筐悬了下去,骑兵把火漆封的书信压好,放进箩筐内。
箩筐吊上城墙,瑚图礼亲手把书信拿出来,往城楼里去看信。
杨遇春同样也很好奇,跟着瑚图礼一起进了城楼。
书信打开,没看几行字,两人全都陷入沉默。
广东由于地处中国最南方,再加上汉军几乎南北同时出兵,又让蔡牵的海盗舰队堵住了伪清的福建水师,导致广东几乎与北方消息完全断绝。
因此,到现在为止,广东实际都还不知道,南京已经沦陷,甚至整个江南除了福建以外,所有州县都已经大半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