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和解
正午时分,宁家大堂金光满布。
高悬的琉璃天窗透下烈日光柱,把整座厅堂映得辉煌如火。
厚重的乌木梁柱一根根直插穹顶,柱身雕满蟠龙云纹,鳞爪森然。
堂前铺着青石地砖,被人力擦拭得如镜一般,映出宾客的影子。
此刻,大堂已然高朋满座。
沈家、吕家、楼家诸方宾客齐至,列坐两侧,皆衣冠华贵,锦带佩玉,随行子弟分列在后,神色肃然。
只凭人数与排场,世家豪门便足以凝出一股逼人的气势,似乎要把今日登堂的薛向彻底碾在脚下。
而在这森冷的气氛中,宁家更是摆出了自家的底蕴。
正中高悬一块鎏金大匾,上书“忠烈世家”四字,笔力苍劲,是前任州牧亲题。
两壁挂满御赐锦旗,绣纹斑斓,随风轻拂,光辉流转,昭示祖先辉煌。
前列案几之上,陈设着金册、玉带、虎符,一柄御赐宝戟横陈当中,锋刃在日光下寒芒闪烁,仿佛要刺破人的眼。
青铜香炉中沉香袅袅,与烈日交织,把整座大堂衬得既森严又炽盛。
这一切,都在向宾客昭示:宁氏世家,根基厚重,荣耀累世,不容撼动。
忽听三通鼓响,门外传来报声:“迦南郡第九堂第三院署理院尊薛向薛大人到!”
厅堂顿时一静,所有目光一齐望去。
只见五男一女,一行六人,步入大门。
为首的青衫青年,面容冷峻,神情平静,正是薛向。
众人下意识收敛呼吸。
不管嘴上再怎么否认、诋毁、鄙夷,也不得不承认,此人当真为异数,堪为世家之大敌人。
薛向神情平淡,目光冷峻如刀,步履从容,一步一步像踩在众人心头。
薛向身后,仅有五人相随,无旗无鼓。
与厅中排布的数十上百人相比,显得格外寂寥。
就在此时,堂中传来一声咳嗽。
上首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缓缓起身,正是冯京,薛向当年参加城试时认下的座师。
今日他和一众迦南名流,受邀为中间人,见证双方签订和解文书。
他才起身,薛向快步迎上,远远躬身行礼。
冯京微笑颔首,拉着薛向手臂道,“昔年,我便知你非池中物,未料这短短一二年工夫,你已成长到如此地步,当真可喜可贺。”
“皆是老师教导之恩。”
薛向明知故问道,“不知老师此来,所为何事”
冯京含笑道:“承蒙诸位家主看重,请老朽和吾郡贤达,作个见证。
我知你和诸家素有误会,今日正好开解,签订和书,为后人留一段佳话。”
随即,城中数位名流、清议之士也齐声附和。
“劳烦老师了。”
薛向执礼甚恭。
“如此,老朽就托个大。”
说着,他取出一方玉匣,打开玉匣,里面放着一卷霜纸。
冯京当场牵笔引文,一封照顾各方颜面的和书,便即写好。
当下,冯京将墨笔递给薛向。
薛向很给这个便宜老师面子,当场在和书上落下名字。
宁海涛、沈君远皆暗舒一口气。
不多时,各家家主及二代中的俊彦皆落下名字。
冯京极为自得,这一遭,名利双收。
当下,他将签订的和书小心卷起,置入玉匣,亲自押上朱漆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