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把一个农民军首领放在京城,他自己也不安心,这些人虽然投降了,但谁知道他们内心里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就在这时,崇祯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看向朱慈烺问道:
“说吧!你想让朕做什么?”
崇祯心里清楚,如果这件事儿真是这么简单的话,朱慈烺今天晚上就不会来找他了。
朱慈烺也没打算卖关子,随后便直接说道:
“虽然之前朝廷已经下了旨意,只要农民军投降便既往不咎,但是罗汝才这家伙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唯恐父皇不会原谅他。”
“所以他这次来的时候带来了十几个农民军,当然儿臣已经打探过了,这些都是一些穷苦的百姓,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父皇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造反,然后想让父皇看在这些穷苦百姓的面子上饶了他。”
原来是这样!
崇祯听到这话恍然大悟,最后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在他看来,罗汝才此举实在是有些多余了,毕竟天子一言九鼎,之前圣旨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可能还会责罚罗汝才呢?
但转念一想,他突然觉得罗汝才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毕竟在生死面前,谁都会小心翼翼。
想到这里,崇祯直接点了点头说道:
“既如此,那朕便见见他们吧,也算是让他们能安心,刚好两天后便是早朝,就放在那天吧。”
崇祯也希望通过这次见面,能够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的宽容和大度,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局势。
眼看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朱慈烺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然后笑着说道:
“既如此,那儿臣这就放心了。”
只是这话一出口,崇祯却是白了他一眼,然后说道:
“怎么,难不成你还以为朕会生气,然后直接砍了他?朕有那么不明事理吗?”
朱慈烺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因为他之前还真这么想过。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农民军一直降而复叛,他担心崇祯会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想的确实有点多余了,因为崇祯脑子很清醒,并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而影响大局。
就在朱慈烺准备告辞离开的时候,崇祯突然又道:
“对了,郑芝龙还没有回来吗?”
朱慈烺微微一愣,然后摇了摇头说道:
“还没得到消息,主要是距离太远,消息传递也不太方便,不过儿臣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崇祯听了这话,并没有得到安慰,反而颇为担忧地说:
“希望吧,这要是中间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了。”
崇祯有这样的担忧也是正常的,毕竟他这次的万寿节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外展示大明实力和威严的重要机会,也是凝聚人心、稳定局势的关键时刻。
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比于崇祯,朱慈烺却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这次的事情基本上全部都在掌握之中,应该是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
真要说出现风险的话,估计也就是海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了,不过这种事情郑芝龙应该也会考虑到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随即便安慰道:
“父皇放心吧,这件事情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等郑芝龙那边有消息了,儿臣立刻派人来禀报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