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支书说道:“没错,您的记性真好,这一片确实是咱们村集体的土地。前段时间租给李哲了。这是他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哪位是李哲?给我介绍介绍,连信用社的柳主任都夸他这大棚蔬菜种得好!”
李哲走上前,热情地跟对方握手:“陈镇长,欢迎您来大棚考察,也感谢您对我们蔬菜种植户的重视!”
陈镇长笑着问:“哟,还挺年轻的,娶媳妇了吗?”
“还没呢。我现在就想一门心思搞事业,想把大棚蔬菜种好。”
“你有这个决心很好,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搁了。老话说的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小伙子得抓紧时间了。”陈镇长打趣了一句,挥挥手:”走,带我看看你的大棚蔬菜!”
李哲先带他进了一号大棚,陈镇长立刻被惊住了,他年轻时也种过地,近些年也会经常下乡,对于农活并不陌生。也正因为了解,才会越感到惊讶。
一是惊讶于大棚内的温度居然能保持到20度左右。再一个,不光是温度的问题,这种封闭式的大棚和露天种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感慨道:“这大冬天的能种出黄瓜,真是不容易啊!”
随后,他又参观了二号大棚、三号大棚、四号大棚。见到李哲不仅能种出黄瓜和西兰花,其他一些常见的蔬菜也能种植出来,心中不免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佩服。
“李哲同志,你建这个大棚花费了多少钱?”
“整个下来将近6000块钱。”
“听说你的大棚蔬菜在京城卖六七块钱一斤,一季度得有两三万块钱的盈利吧?”
“差不多。”
“好家伙,到明年你可就是咱们村的第1个10万元户了。难怪你不着急结婚呢,明年十里八村的媒婆不得把你家门槛踏平!”
众人听到这话都跟着笑了。
陈镇长接着说:”我还听柳主任说,明年你想带着村民一起种植蔬菜大棚,有具体计划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李哲接不上或没有做准备,那就只能是‘嘴上说说’,难免会给人一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
李哲略作思考,答道:“陈镇长,我有个'一带一镇'的发展构想,但毕竟经验尚浅,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想请您把把关、指点指点。”
而后,李哲将自己和金百万商量的计划,又经过一番润色,用一种更符合时代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说了出来。
陈镇长听完,似乎被这个计划惊到了,下意识地问:“你确定蔬菜大棚种植能在全镇内推广?”
李哲一本正经的说:”如果政府能够再给一些政策扶持,我的把握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