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摸了摸下巴:“种子不好,再怎么使劲也种不出好菜。合作育种我是赞同的,但咱家的条件有限,就怕招待不好陈老师和他的学生。”
李哲点点头:“这件事我也考虑过,明年咱们再搭建大棚,可以在大棚外面搭建一个小房,供人居住生活。”
上辈子,李哲就搭建过类似的房子。之所以第一批大棚没有搭建,主要还是考虑到费用问题。当时经费不足,一切从简。明年经费充足了,还可以在大棚外面补建房子。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大棚都要建房子,到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说到搭建房子,李哲又想起了另一茬事:“爹,明年我准备盖新房,有时间了您去村委会申请一块宅基地。另外您再问问支书,能不能花钱额外购买宅基地?我想建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到时候陈教授团队来咱们大营村也能住得开,争取明年开春就动工,夏天就住进去。”
老李想了想:“行,有时间了我就去找王支书问问。”
……
京城船板胡同,周家。
临近中午,林巧梅瞅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的谭静雅:“你现在还真是潇洒,真不给你老婆婆做饭了?”
谭静雅与往日相比,明显消瘦了几分:“咋了?你要是嫌我碍事儿,我可就走了。”
“没有没有,中午就在这吃,哪也别去。”林巧梅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我这不是怕你意气用事,折腾半天,最后自己再后悔了。”
“没什么好后悔的,也就这样。我已经从北屋搬出来,现在住在西厢房,大家谁也不碍谁的事儿。”谭静雅的语气中既有一丝落寞,又有一丝释然。
“房子真卖了?”
“卖了。”
林巧梅坐在旁边低声问道:“卖给谁了?怎么这么快就卖了?”
“卖给前面的李老板了,老太太怕我从中作梗,第二天就跟李老板签了合同。现在母子俩是一门心思地想出国,人家想吃的是西餐,我做的饭早就吃腻了,我还上赶着巴结干啥?”谭静雅语气平淡。
林巧梅张大了嘴巴,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个同村的小老弟还真是让人意外!如果记得不错,他和自己的弟弟小虎应该是同岁,这差距也太大了吧。自己弟弟也不知在电扇厂咋样了?
她原本还替弟弟高兴,但随着天气冷了,她越想越不对味,到了冬天有几个会买电扇?
她倒是想回村瞅瞅,现在有李家的卡车也方便,但周家这一摊子事,她实在是走不开。要不写封信让建军帮忙捎回去?
谭静雅伸出纤细的手在林巧梅面前晃了晃,“想什么呢?都不说话了。”
林巧梅回过神,好奇道,“季老太太卖房子要出国,那季鸿宾咋办?他不是出不了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