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李显穆说完,上首的朱棣突然打断了他,蹇义脸色显出笑意来,理学之势大,依旧不是心学所能够比拟的,陛下定然有所定夺!
李显穆却并不慌张,而是安静的闭上了嘴,等待着皇帝的定夺,在永乐朝,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和势力都要屈从于皇权之下。
朱棣眼见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知道李显穆一向不做无把握之事,心学势力已经这么大了吗?
朱棣自然不会忌惮心学势大。
虽然儒家在后期有宗教化的倾向,可毕竟不是真的宗教,没有在教内一言九鼎的教宗,儒教中的至高神也不是孔子,而是昊天,孔子更像是先知的角色,主持儒教祭祀的是皇帝、天子。
朱棣刚才打断李显穆,是担心理学和心学争斗的太厉害。
自古以来朝堂上一开始争斗,朝政就必然受到影响。
从秦朝开始,大一统的帝国思想一向是统一的,像是现在这样明确有两个思想在主导帝国的大脑,反而很少见。
之前心学和理学没有撕破脸,还能勉强和睦相处下去,如今彻底撕破脸对立起来,那就不能共存了。
言不出一必生乱。
朱高炽也想到了这一点,深深皱起了眉头,因为围绕在他身边的太子党大多是心学干将,所以他个人是偏向心学党的,但诸如蹇义等人,以及普天之下无数理学士子,让他亦不能一纸禁令断绝理学的上升之途。
他不动声色的望向了父皇朱棣,便见父皇眉宇间也满是凝重之色,怕是也不知道如何去选择。
朱瞻基束着手,对于此事,他认为静观其变即可,任由民间自己发展,等到一方势大,朝廷再给予认证就可以了。
正如心学能名列大明科举官方教材,不也是因为心学势力渐大吗?
朱棣和朱瞻基爷孙两人性格像,想法也一样,沉吟了几息后,朱棣高声道:“心学、理学的孰是孰非,不在今日朝会的讨论范围之内,方才卿家所言,朕都听在耳中心里,朱子是儒门不世出的圣贤,这毋庸置疑,列入十哲乃是合情合理,纵然不满三不朽,朕金口玉言,亲册朱子入庙,以正视听!”
“圣上英明!”
吏部尚书蹇义几乎立刻跪在地上谢恩,面上带着一丝得色,即便是百般阻挠又如何,朱子不可能不入庙,阻拦此事,简直是螳臂当车之举。
可李显穆面上却没有挫败之色,反而眼中生出一丝笑意。
朱熹怎么可能不入文庙十哲呢?
那岂不是把整个大明读书人的脸吊起来打,奉为圭臬的四书章句集注,号称孔孟程朱的朱子,没进十哲?
那做这一出又为何呢?
李显穆自上朝会以来,第一次卸下了从容的神色,他跨出列中,向皇帝行礼而后高声道:“陛下,臣有奏。”
“有何奏?”
“朱子列入十哲,诚乃可喜可贺之事,先父李忠文公,创立心学,且不言是否胜于理学,至少也能与之平齐,立言之功,不下朱子,且先父兼具德行功业,于当世无暇,臣请陛下恩准,先父李忠文公入文庙十哲!”
图穷匕见!
当李显穆说出这番话时,众人才猛然想起李显穆方才居然只提了诸葛、韩、范、文四人,根本就没提李祺,而众人也觉得李祺必然进十哲,根本就没有细想这件事!
而现在李显穆说出这番话,简直是李显穆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