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30章 三年匆匆,永乐二十年

第230章 三年匆匆,永乐二十年(1 / 3)

深秋,京城飘落了满城的枯叶。

秋风瑟瑟,吹落了满城风烟,打着旋掀起涌来,公主府外两侧高挂的灯笼随风向高摆去,风拂过后,又重重落下,方才落下,又有秋风卷土重来,飘高回落,反复不歇。

恰如此时京城中涌动的暗流,或者已然称不上是暗流,皆赤裸裸摆在了明面上。

自文庙改选后心学、理学之间便对立起来,在各方面明争暗斗,最极端的一部分人甚至相互诋毁,甚至到了“理念不同、不缔结婚姻”的状态。

在心学、理学相争之外,还有一件席卷了整座大明的大事,便是为寒门开天路之事,以礼部尚书郑欢、户部尚书李显穆为首,在大力推进这件事。

很正常的,这件事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党争的一部分,郑欢、李显穆都是心学大佬,于是许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直接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好在英国公成功约束住了近六成的勋贵,让李显穆压力大减,在朝廷上也并不显得很势单力孤。

为了团结当前心学的力量,从永乐十八年开始,礼部尚书郑欢和李显穆派人到诸省宣讲此事之重。

要求心学派系的官员附从上书,并且在省府县中向所有士子说明此事。

务必要将这件事的舆论控制在他们手中。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对公平公正的追求。

为寒门开路,是政治正确,尤其是从宋朝开始,出身贫寒而身居高位,是极其励志的,往往能够获得极高的声望。

所以即便是反对李显穆政策的,也不敢说阻隔寒门之路,大多用“才不堪用”、“以才选士”、“公平公正”来反对,李显穆则用“真正的公平”来反击。

经过两年的宣传和对抗,李显穆成功让自己在寒门子弟中收获了大量声望。

毕竟这世上还是寒门子弟人数更多。

纷纷扰扰,相互之间的争执,在大朝会上,相互之间分不出胜负,皇帝一直以来都不曾表态。

在民间也到处都是争吵,几乎所有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即便在现代,是否应该给贫困地区倾斜高校资源,尚且会吵翻天,何况古代,倾斜的还是科举这种直接做官的资源。

到永乐二十年中,六月十五日,在南直隶南京国子监,发生了一件震惊大明十三省的大事。

……

天光熹微,照在繁华的秦淮河上,夜夜笙歌的脂粉之地,印照着这座六朝古都的糜烂和堕落,失去了国都位置的南京,恍然中好似不知该走向何方。

但没人能够否认,这里依旧是大明南方祖庭,是南方诸省的精神所在,这里有皇宫、六部、国子监以及曾经所有属于京城的一切,这里还有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孝陵,在这里读书的士子远超其余诸省。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心学和理学在这座城中,爆发了最为激烈的冲突,浙江已然渐渐沦为心学的大本营,理学被步步逼退。

永乐十七年末、永乐十八年初,王艮担任南京礼部侍郎,实际上主持礼部尚书后,立刻开始运用手中权力继续向南方其他各省推进心学。

吏部尚书蹇义出于制衡王艮的角度,提拔任命了理学极端保守派为礼部右侍郎,但这位礼部右侍郎明显比不过王艮,是以节节败退,仅仅凭借着理学深厚的底蕴在维持。

尤其是王艮出身江西,有一部分江西人投靠了他。

不过在寒门法令后,王艮的推进遭到了巨大打击,江南是世家大族盘踞最多的地方,寒门法令在这里遭遇的阻力远超过北方诸省。

永乐二十年,六月十五,南京国子监。

在学生们纷纷起床洗簌后,准备去上课时,却发现在书院当中,有一百多人聚集,脸色肃然,仿佛是易水畔将要出发去刺秦的荆轲,带着一股决然之意。

这一幕自然吸引了几乎所有人以及书院教习的目光,略微一看,就能认出这些都是些出生寒门无权无势的学子。

“你们在做什么?”

有往日便较为严厉的教习心中不安,当即上前呵斥,“速速散去,否则将以违反书院规矩惩罚。”

最新小说: 在线追妻:陆先生宠婚365式 斗罗:学霸养成系统什么鬼 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我,内测服最终BOSS! 上山十几年,下山即无敌 精灵世界的工匠大师 低等雌性爆红全星际 万金娘子 人在战锤,只想种蘑菇 村医进城:谁动我老婆我干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