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大王眨眨眼,听人劝吃饱饭啊,他觉得道长说的对!
从头到尾围观的谢屠已经彻底服气了。
。
等三州中选的役夫抵达幽州工程正式开工,北地的秋收也开始了。
大王上学的热乎劲儿也过了,他开始出城围观百姓秋收,高兴了也顺便田园之基农场帮点倒忙。
期间,他第一次收到了百里珩的信。
大王反复看了两遍,敏感的嗅到了一丝风雨欲来的味道。
魏慎见他看完了就在那折信纸,明显的心不在焉,关心道:“你家老二说什么了?让你为难了?”
大王摇摇头,“相反。他什么都没说,只回忆了他来幽州那次的事…还有当年在长安短暂的相聚。”
魏慎笑:“开始回忆过去了?那说明他开始老了。听说他生了儿子还是女儿?”
大王把折好的信塞进了抽屉里,“他是想提醒本王,不要忘了之前说过的话。”
魏慎瞪大眼,“那时你才多大,小时候不管说了什么通通不算!…所以,你说什么了?”他怕大王被套路了。
“只要他能一直当本王的好兄长,本王也能一直当他的好弟弟,不与广陵兵戎相见。”
“嚯!”
“南边的境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不好。”
这一年北境的秋收并不景气,大王并没有再次减税,他默默的加紧了囤粮的脚步。
幽州百姓也算有了一点默契,他们知道大王是个大方的统治者,现在的形势养好了骑兵他们才安全,咬着牙也把自已的税交了。
其他各州没这么顺利,拖慢了一点时间到底也算凑齐了。
一入冬,洛水关每天都有入关求生的难民,南边的信鸽每天都带来纷乱无序的坏消息。
大王跟白杨吐槽,虽乱世乱世喊了两三年,其实之前只算小打小闹,“……本王感觉,从今年冬天开始,乱世才是真的来了。本王都有点可怜百里瑾了,他已经失去了对大晋大部分地域的掌控。他的皇位之下,空空如也。现在大晋除了各路反王割据,豪强也各自为营,今天还听说卫郡郡守府被一把火烧了。”
“豪强早囤了粮养了兵,不但自保,有些还想着趁势而起闯一闯呢!历史告诉我们,这种人不少。北境没有吧?”
大王呵呵,“谁敢学南边建坞堡,畜兵丁,看本王不把他手打断!本王倒是盼望着有人学呢,正好新来的难民没地放!”
大王倒是挺自信的,谁知道他错付了,北境还真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