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元武阙被撞开的时候,泰和帝百里瑾并没有像传言般逃出宫外,他照旧坐在建章宫的龙椅望着殿门外,殿中除了一群侍卫,就剩他父皇给他留下的老太尉高谪。
“大司马怎么还不走?”
“老臣打也打不动了,就在这陪着陛下吧。”
“噢~你的意思是大司徒和大司农他们都打得动?”
老太尉精神不济,闭了闭眼,慢悠悠叹道:“兴许吧。”他面上倒是一片从容,百里瑾看到的却是深深绝望。
“……朕从前也想过,第一个发兵攻打长安的可能是老二,也可能是老三。老四倒是不会,崔家只会寻找最佳的时机玩阴的,荆州被老三剁了手不敢再轻举妄动,如今剩下的兵马实力一般……可朕从来没想过,长安会这么容易陷落于好皇叔之手。哈哈哈~早知道、早知道……”
他忽然停住话头,过了几秒才轻轻道:“早知道会落百里钧手里……父皇肯定很生气,他肯定后悔没有把这张椅子给老二。太尉你说呢?”
太尉只剩沉默,这会儿他有什么可说的。
百里瑾也不介意,“……不过百里钧也不用高兴,这位子他也坐不了几天。老三兵强马壮,又自诩爱民如子,百里钧挑起战争又在长安城外屠杀东大营那么多人,百里靖可不会放过他,消息传出去北境骑兵就会南下!哈哈哈~朕现在居然已经盼着北境骑兵南下了!盼着他收拾收拾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可老三、他才多大,一个牙尖嘴利的蠢孩子!就藩的时候他还只会千字文,北境还不是谢氏说了算?!可恨百里靖难杀,谢渊也难杀,老匹夫只待在重兵把守之地,朕……”
谢渊知道肯定觉得冤死了,大王乱搞城门对联他都没机会发现。成天不是在衙门加班就是在谢府加班,忙得两点一线,转来转去就没离开王府附近那点地方!
百里瑾表情逐渐狰狞,还没等他说完就有一队虎贲打扮的士兵冲进来拖上百里瑾就走,嘴里说着叛军冲进来了,要带陛下暂避。
殿外喊杀声震天,隐隐有血腥味传来,连老太尉都不知道这会儿冲进来的是真虎贲还是假虎贲……
。
北境
朝中再三劝阻也不阻挡不了大王亲征的决心,年龄在他这里从来不是什么弱点,哪个成年人敢说能打得过他?
他当着群臣的面把太阿剑拍在了桌案上,“要不然找几个武将,看看他们谁能在太阿剑下全身而退?”
那剑是个宝贝是共识,大王神力也是共识,伤到大王死罪更不用说,当然没人想试试。频频打量的时候,魏慎瞪眼看过去,“要不你们自已试试?”
反正他自已只敢口花花,大王那一身力气正经起来他可没把握。再说那剑,有些不同寻常,魏慎再作也不想亲自试试。
“听说汉寿反贼筹谋三代,这一代百里肇正值壮年还文韬武略?真是敢吹!本王在此就立个誓言,必斩此贼于太阿剑下。”
众臣:……
你一未成年小孩怎么搞这么燃!
丞相先出声:“……荆州和广陵也不会坐以待毙,我们征收的岁贡也没轻得罪匈奴和鲜卑各部,如今大晋内乱他们绝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时机,臣认为,殿下应留下主持大局。”
“边境三关都没动,董太尉和朱提都留在幽州城,本王相信他们有能力应付邻国。”
这回大家开始看谢渊了,这回轮到你了。
谢渊到底开口:“大晋疆域广阔,统一需要漫长的时间。臣认为殿下无需亲力亲为,万事应以殿下安危为先。”
“那本王也得先亲自南下把百里钧掀开!说八百遍了让他别挑起战争染指天下,他是一句不听啊!不把他掀开,长安半年换一个皇帝你信吗?”大王愤愤。
谢渊:……
董扶不用说,他最知道大王的本事,知道大王背靠外挂根本不会有什么危险能真的威胁到他的性命。且他知道雪骑挂帅的是个比他还老的老将军,旁边还有个熟悉大晋兵事的东都侯辅助,加上北境所向披靡的玄甲骑兵,该担心的是对面。
看他没什么反对的意思,大家开始看太傅和卢仝。太傅自认不懂军事,卢仝觉得该说都说了,大王心意已决,根本没有再劝说余地了。为了不背叛文官老头子们,他吭哧出一句:“殿下现在出门,可赶不上月底镇海宫竣工了。”
大王:?
众臣:……
“等本王得胜归来一定亲自上山谒观!”
“好了,不用再说这事了,本王不亲征,老头子给本王取的这个‘靖’字算是白瞎了!”
众臣:……
所以现在是…都怪先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