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媒体早就像嗅到鱼腥的猫儿一般,闻风而动,迅速抢占好了最佳拍摄与报道位置。
而且,只要仔细瞧一瞧,就能发现现场记者云集,其中不乏手持全球主流海外媒体标识设备的记者,像《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泰晤士报》等知名媒体都派了人来。
这段时间,香江恒生指数一反常态地持续暴跌,早已吸引了众多海外主流媒体的注意力。
一家银行出现资金链危机,竟能牵连大半个香江的上市公司,致使它们股价集体大幅跳水,如此罕见的情况,自然足以引发众多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总督麦里浩伫立在窗前,眉头紧锁,头痛地凝视着窗外这令人心焦的一幕。
粗略估算,眼前聚集的人数起码是昨天的三倍之多,换算下来,起码有三千人以上。
而且,当他将目光投向远处,还能看到源源不断的人正朝着这边汇聚而来。
他心里清楚,这其中或许有不少人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前来,但无论如何,聚集的人数越多,他肩头所承受的压力就愈发沉重,宛如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且,这里面说不定有不少浑水摸鱼的人,看不得总督府的好,到时候在其中制造事端,从而闹出大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昨天,他还能让手下找借口说他在屯门,以此蒙混过关。
可今天,显然不可能继续这么下去了。
“总督先生,我们的人刚收到可靠情报,说这人群里面可能混杂着不少社团分子。”秘书脚步匆匆地走到麦里浩身旁,神色焦急,语气急促地说道。
麦里浩微微颔首,他心里十分清楚社团的人出现在这里,究竟打的什么算盘、怀着何种目的。
此刻,他的内心也不免泛起一阵烦躁。
渣打银行那边一直迟迟没有给出准确的回应,让他一直没法出去给大家一个交代。
可要是再这么拖延下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敷衍,局面恐怕会愈发失控,说不准真会闹出流血冲突的严重事件,到时候可就难以收拾了。
虽说总督府内配备着十几名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总督护卫队成员,再加上总督府所在的中环警署以及香江警察总部会协同开展日常安保协调工作,外围还停放着多辆警车严阵以待,而且还能随时抽调更多警力支援。
甚至在局势危急、刻不容缓的紧急时刻,他还有权调动驻港英军前来协助维持秩序,如此层层防护之下,他个人的人身安全倒也无需担忧。
然而,香江这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旦爆发暴乱,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城市形象无疑会遭受一记沉重的重创,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会一落千丈。
麦里浩不由回想起1956年香江发生的“双十暴乱”事件,虽然当时的他并不在香江,可作为香江总督,自然清楚香江以往所发生的事件。
1956年香江发生的“双十暴乱”事件,那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浩劫。
当时,暴乱局势迅速失控,酿成了极其惨痛的后果,约有443人在冲突中受伤,59人不幸失去生命,就连维护秩序的警队也有107人受伤。
此事件便给香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经济层面,暴动期间,香江的交通网络陷入瘫痪,商业活动也基本停滞,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那时候的香江,正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国际贸易中转港蓬勃发展,此次暴乱无疑给其经济发展泼了一盆冷水,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国际舞台上,香江一直以来塑造的“最安全城市”形象遭受了严重损害。
国际社会对香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部分外资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开始重新审视在港的投资计划,游客也对香江的稳定性心生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江的旅游业和国际交流。
而且,如今这个时代的香江,与五十年代的香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十年代的香江,尚处于发展初期,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