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业界普遍猜想,这辆车的炮塔应该是和常规坦克大差不差。
毕竟坦克炮塔诞生一百多年了。
怎麽创新,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可眼前这玩意儿,你说是坦克?
“这不就是火箭炮吗?”
“什麽步兵车,什麽坦克?”
“扯淡!”
“红军你们玩赖可不行啊。”
魏伯谦这才听明白,气的嗷直冒火。
你就弄个火箭炮过来,按坦克报批!
这就是摆明了作弊吗?
要按这麽整,我明天弄个核弹过来,按照烧水壶报批编到炊事班。
这能行吗?
一听魏伯谦开始上纲上线,陈晨连忙摆手。
“首长,我们这可是正经八百的多功能步兵车。”
“你可不能污蔑我们。”
“现在你看到的,就是多功能步兵车的箭炮形态。”
林枭突然眉头皱:“等于,意思是你这玩意儿可以换发射部?”
“对的。”
“目前已开发的形态包括坦克丶火箭炮丶榴弹炮丶步兵车丶无人机发射车和雷达车6
个形态。”
“想要切换功能,加装相应的多功能战部即可。”
“如果有吊机帮忙的话,换装能在五分钟内完成。”
魏伯谦为之一震,不再抬杠了。
多功能这个概念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许多装备都在往这方面靠,但都是一些皮毛而已。
可眼前这辆车—!
要按照陈晨的说法,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多功能。
换一个炮塔,就是一个功能。
这算是把模块化玩明白了。
他和林枭对了对眼神。
身处高位的他俩都知道这意味着什麽。
彻头彻尾的模块化,能够让装备的潜力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试想一下。
坦克连的坦克,在必要的时候能拉到炮连去。
炮连的火箭炮,在必要的时候能拉到作战支援连去。
战场上的车辆功能,它涵盖了一半!
这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再往下想。
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让这辆车成本无限降低。
无论是装备成本还是养护成本。
如果把车辆底座看做一把枪,那麽车辆的战斗炮塔就是子弹。
需要什麽就换什麽,想想就有些麻了。
但魏伯谦没有盲目乐观,他的心里还有一些大大的问号。
“你先别给我画饼!”
“f高地距离k点,直线距离330公里!”
“你这个战部就这麽点,他怎麽打300多公里的?”
众所周知。
三百公里的射程,已经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火箭炮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了。
也只有咱家,丧心病狂的把火箭炮做成中程飞弹的模样。
关键人家phl火箭炮。
战斗部那麽老大一个,才大三四百公里,战斗部粗的跟飞弹一样。
你这玩意儿,战斗部看起来就是个普通大小,怎麽打三百公里的?
陈晨摆手纠正:“不是300公里,是650公里。”
林枭当时就震惊了:“600公里的火箭炮!?”
“不是,我们这个弹药的正式名称叫做弹炮结合智能巡飞弹。”
“弹体本身采用串列机翼布局。”
“利炮射的初速,它概能两百多公。”
“如果有需要,它身携带的动会介,增程道六百公。”
“在这个距离范围内,它可以做到一定幅度转向和机动。”
魏伯谦这才恍然大悟。
等于是两段式加速。
既有炮弹的初速,自身又自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