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听得兴起,忍不住道:“此子倒是本事不小,还真能号召到一些人物……”
魏帝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些事,和这部真经有什么关系”
元焘道:“此部真经的注解,便是出自陆正先生之手,而后引得佛祖真意显灵,以证真经。”
魏帝闻言神色微变,“他不是儒家弟子吗还能注佛家真经,引来佛祖真意显灵”
饶是他作为大魏天子,平时见多识广,也觉得此事太过荒谬,闻所未闻。
元焘轻声道:“传言佛祖博爱众生,会点化凡人以入修行道、悟佛法。想来陆先生注真经,又在北域解救众生,得佛祖看重,故而显灵……至于是不是儒家弟子,显然不那么重要的。”
听得元焘的解释,魏帝沉默不语。
仔细琢磨一番,似乎也就这么解释才最合理,不然为何以前就没佛祖真意显灵,偏偏是落到一个儒家弟子身上
“先生……”
魏帝缓缓道,“你拜他为先生了”
元焘道:“未正式拜师,不过那边的人,都喜欢称他为先生。孩儿觉得他有大才,便也这般尊称。”
魏帝点了点头,笑道:“听起来,他确实有大才。这样的年轻人,难得……这部真经既然是他的,怎么又到了你这里”
看了看手里的真经,魏帝突然觉得拿着有那么一点不对劲。
元焘道:“是孩儿借来的。孩儿欲立大乘佛教,大佛佛法讲究普度众生而修行……立大乘佛教,改佛门戒律,可以此规整其它佛门势力,把一部分权力收回国有……”
“父皇,现在是个好时机,此佛祖赐真经,当为佛门正统之法……”
魏帝的神色不由得严肃起来。
当年他登基为帝,也想干一番事业,想过去整治限制佛门势力,然而根本没有什么成效。
这些年,有些人多次提及佛门之事。
有的事,不是他不想去做,而是做不了。
魏帝幽幽道:“你可知,这一个不慎,不仅是你,连带我们大魏,也得万劫不复……”
元焘沉声道:“儿臣岂能不知但如不做出改变,大魏迟早被那些人……”
“父皇,祖宗之基业,焉能毁于他人之手!”
魏帝眼神变化不定,一时思绪万千。
元焘站在那里,一脸恳请地面对魏帝。
良久之后,魏帝轻轻一叹。
“来人,拟诏!”
很快,便有人匆匆进入大殿。
魏帝神色恢复平静,声音清亮。
“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树建储贰,安固邦家。皇子焘,温仁宽明,聪敏孝爱,动合至性,居无放心……”
元焘闻言神情一震,这竟然要……
魏帝语气平淡依旧:“宜册为皇太子,入主东宫,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元焘喜不自胜,连忙行大礼以拜,“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魏帝悠悠道:“起来吧。”
见拟诏之人退了下去,魏帝又道:“这部真经,朕再观几日,待你受封之后,再来取。到时候,你想怎么做,便去做吧!”
“若是做得好,皆大欢喜。如果做得不好,朕只能废了你。”
元焘闻言表情一敛,明白他要是没把事情处理好,只能把他废黜来安人心。
这个太子位,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刚刚生出来的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
元焘不禁深吸一口气,说道:“孩儿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魏帝摆了摆手,道:“行了,下去歇息吧!”
元焘告退,脚步不疾不徐地走去宫门。
他的眼神闪烁,陆先生真是说得对,最是无情帝王家……
早在北域的时候,陆正与他商讨大乘佛教事宜,为了在魏帝这里争取支持的时候,陆正就告诉他一旦事不成,他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元焘捏了捏拳头,目光变得凌厉,他断然是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