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稀土之乡,尤其是中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藏,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然而,很少人知道,在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却有另外一座重稀土的富矿。这个富矿深藏在东京湾底下,其储量甚至超过了全世界已经探明的全部稀土储量。
“这座稀土富矿,既不是矿井,也不是露天矿,这里矿石是用无数的巨型塑料桶封装着的。在需要的时候,这些矿石可以随时从海底打捞上来,投入工业生产。
“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得从中国南方说起……”
这就是罗慎荣读到的文章,开篇几段话就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甚至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看这篇文章。
再往下,作者讲了一个日本人如何高瞻远瞩,中国人如何鼠目寸光的故事,这是时下各种启蒙文章中最常见的套路。
在作者笔下,南方几省的基层官员是丑陋而短视的,为了追求政绩而疯狂地开采稀土,无数青山绿水被废矿渣所淹没。而日本人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们自知日本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因此在全球各地购买矿产资源,封存在东京湾下,以备不时之需。
故事中的日本官员有着高度的政治智慧,日本商人则是吃苦耐劳,身家数千亿日元的总裁,午餐只吃两个饭团,连黄豆酱都舍不得抹,却拿出大把大把的资金用于采购矿物。
“总裁站在东京湾畔,海风吹动他头上的白发,他脸上的每根皱纹中都刻着‘睿智’二字,他深情地对自己的下属说道:你们知道吗,这里埋藏的不是矿产,而是日本未来五百年的国运……”
“罗处长,你怎么了?”
高凡发现正在看文章的罗慎荣脸色有些不对,于是关心地问道。
“没事,只是有点想吐……”
罗慎荣扔下杂志,狠狠地喘了几口粗气,然后用手指着那杂志问道:
“小高同志,这是什么人写的,这也太……太……太什么了!”
“你是想说太不要脸了,是吗?”高凡笑着替他说出来了。
罗慎荣再次无语,正所谓人不要脸,奈何以打脸惧之。人家自己发的文章,自己都说不要脸,你还能说啥?
顿了顿,罗慎荣问道:“你们只发了这一篇文章吗?我感觉,其中的意思可能还是太隐晦了,大家不一定能看得懂的。”
“放心吧,两周之内,国内起码会有100种报纸或者刊物会发出类似的文章,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懂的。”高凡自信满满地说道。
人民大学的一个课堂上,老师刚刚唾沫横飞地讲完这个他在课前临时看到的故事,准备引申一下,给学生们讲讲啥叫国际眼光,却见
“老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你虚构的?”
“应该是真实的吧,我前两天在报纸上也看到了,和老师说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