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或如清风拂柳绵延不绝,或如危崖青松傲骨铮铮。
剑意这种东西,玄之又玄。
有的人天资卓绝,多数意境,看一眼便能感同身受,很快就能够领悟。
有的人虽然资质平平,但若心境恰好相合,早晚,也能够领悟。
而有的人,资质悟性太差,心境不对,努力的方向多半也是错误的,那么也许穷极一生,也悟不得半点。
很显然,白起属于第一类。
千涯前辈仅仅展示了一遍。
等回了军营之中,他仍旧会不断在脑海之中回忆推演那一式剑招。
某一日,白起枯坐林间,周身草木无风自动,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锐意透体而出。
只是这剑意却与那日千涯所展示的意境,全然不同。
杀伐凶戾,凝炼无比。
锋芒内蕴,不动如山,动则裂土开疆。
这剑意已有萌芽的苗头,假以时日,便能以此剑意凝丹。
然而白起却轻叹了一声。
相较于武仙之路,这传统的真武之道,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难怪有这么多人想走这一条捷径。
自己已经是天资卓绝之辈,走传统的真武一脉,要想真正成就混元宗师,便要凝丹、蕴丹、抱丹……
这个过程,也许上数百年的时间,都算短的了。
而若是走武仙的路子,数年甚至数月之间便能有所建树。
数年可抵数百年啊……
武仙真的不好吗受制于人,与仙朝同生共死,近身肉搏不如真武一脉,隔空斗法也不如炼气士。
的确不好。
但这条路,实在是太快了。
白起倒不是好高骛远,随波逐流之辈。
只是他追寻的东西,本就不是什么自由或是单打独斗。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男儿就应当横刀立马,征战沙场,封侯拜将,建不世之功。
再者说……
若是能够让仙秦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武仙之路,当然也能够水涨船高。
雄心勃勃而起。
此后,白起暂代将军之职,率军击败东周氏,后与韩、魏两氏联军会战于伊阙。
避实击虚,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
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不战自溃。
全歼韩魏两氏之军二十四万,攻占伊阙。
白起一战成名,升任国尉。
秦王接连赐下功法、宝药、神兵,要重用这个平民出身的武人。
他铁了心要走武仙之路,他要让仙秦,成为东荒第一大国。
只是,不知为何。
自从千涯前辈,将那长剑重新炼制之后,白起却觉得使起来,再也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总觉束手束脚,难以全力施为。
即便是修了武仙,成就凝丹之后,也是一样。
无奈之下,只得将此剑封存。
从此以后,他的征战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率军攻占仙朝楚都,为打击楚国的军心士气,下令放火焚烧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仙楚溃不成军。
秦王便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武功治世,威信安邦,故号武安。
白起的名号,更是威震天下。
他借助战场杀戮,凝聚纯粹的杀伐之剑意,凭借赫赫军功,收拢万千将士与仙秦子民的崇拜与信仰,化为磅礴香火愿力。
尸山血海之下,他身上的威压一日重过一日,心性也逐渐开始有些狂悖。
长平一役,四十万赵兵投降。
他以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恐日后生灾乱。
于是设计,将赵国降卒四十万坑杀,只留下部分年纪尚小的军士回国报信。
一时震惊当世。
其名号,也成为仙朝战场上最为响亮的一个,令人闻风丧胆。
赵国仙朝,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