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头次见到坎朝修士与人斗法,南奕颇有谈兴:“这坎朝修士的手段,倒也颇有些玄奇。”
赵朗应道:“坎朝修士以气修为根,有同气连枝之说。每每与人斗法,便会向同门借力,而后以力压人。”
“像适才这等散修之争,坎朝修士看似一人,却远非一人之力。而我朝散修,大多手段有限,难以破解此等借力手段。每逢斗法,多处下风。”
南奕了然点头。
他适才远观,此处发生的小纷争,明面上是离朝散修以三敌一,实际上却是以三敌五。
这还是灰袍修士亦属散修,同参功法者仅三两者的缘故。
若换作有着完备传承的梵国修士,借力加持己身时,轻易便可借得十人、百人乃至千人之力,号称“大力量”。
当然,此等借力手段失之灵活,只能施展些一力降十会的粗笨神通,可以说是有数值而无机制。
对上传承完备、有着各种机制的仙门修士,未必能占得上风,也就欺负欺负手段有限的底层散修。
但管中可窥豹,梵国修士如斯斗法,连元气都能随意借取,自然会形成全民追逐功德流转的社会风气。
毕竟,有借就会有还。
关系亲近的,或许是相互借还不分彼此。
关系一般的,那就得师兄弟明算账,讲究九出十三归了。
换言之,梵国修士借力斗法,若无斩获,便可谓之曰亏本。
久战之下,亏本斗法,还有可能导致同门“撤资”,进而引发“挤兑”,最终身不由己地轰然塌方。
此乃梵国修士于斗法之事上的天然不足。
就好比仙门修士以心修为核,魂修、体修为辅,失之气修,故而法力有限,在斗法之时多见招拆招,抓住破绽便猛攻爆发,却不擅久战一般。
念及此处,南奕若有所思,在心里暗暗准备一些应对梵国修士的斗法预案。
…………
当晚,大离使团抵达了苍岭关。
苍岭关,乃坎朝元州最南之关卡。
元州州牧元士达,自是不会来边关之地亲自迎接大离使团,却也派出了长子元英道提前赶来苍岭关等候。
相互见礼后,元英道引南奕等人入关:“诸位使者风尘劳顿,辛苦备至。现已略备薄宴,敬请移驾同酌。”
毕竟只是一道边关,而非城镇。所谓薄宴,确实是薄宴。
元英道在苍岭关守将府上安排了几桌酒菜,只有主桌能设在厅内,余下几桌只能设在院中。
元英道身着锦袍,面善带笑,亲迎南奕、赵朗至宴客之厅。
途中,赵朗传音简单介绍了一下元英道。
元英道乃元士达长子,时年二十八岁,任元州仪曹左曹正,掌接待之事,为戒行比丘。
——仙门修行,每个境界分为入门、小成、大成、圆满四个层次;梵国修行,则是分为初悟、戒行、慧解、自在四个层次。
但相较于戒行比丘、慧解比丘等称谓,离朝修士一般直接称作初比丘、小比丘、大比丘、上比丘。
按赵朗所言,只待元英道境界突破,成为大比丘,即可任元州别驾;若功成上比丘,更可接过州牧之位,主持元州凡世事宜。
直白点说,元英道就是元州的未来州牧。
如果想从长计议,大可先与元英道打好关系,等元英道上位之后再施以影响。
只是对南奕来说,若按正常修行速度等元英道成为对标蜕凡圆满的上比丘,届时他自个怕是早已筑基不知多少年去了。
南奕心中轻叹:谋划布局,只争朝夕呐。
————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机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