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并不意外王康的顾虑,反手又往柜台下一掏。
嘿,又是一卷海报。
六辆车拼起来的海报墙,四十五张施工图纸哪够?
除了整体规划,他连内部构造图都一并画全了。
比起第一卷大海报上对整个镇子描画时的粗犷,这些内部构造图要简单得多,画得也更精细。
王康连忙接过来,没地方贴,就蹲在地上一张张铺开。
因为一开始就打算安置家庭,程野在居住单元的设计上,一共安排了三种类型:
大通铺、家庭房、独立单间。
此刻铺开的图纸上,内部构造和标准都标得清清楚楚。
大通铺,所有选择大波镇的居民都能长期住,不收任何费用。
家庭房分大小两种,小的能容下四到六人,大的能塞下六到十人。
里面不光有上下铁架床,还留了块活动空间,能摆储物柜、桌椅之类的物件。
更关键的是,有单独的电路和水路,不出门就能打到水、用上电。
独立单间就更像样了,虽说只能住两人,空间却有四人房那么大。
“构造一个能快速循环的经济体系,重点不在怎么给居民发钱,而在于怎么把发出去的钱快速收回来。收得越快,发的时候顾虑就越少,反之亦然。”
程野边说边用手指点着图纸。
“那家庭房和独立房收费会很贵?”王康愣了愣。
流民们本就保守,尤其拖家带口的,抗风险意识强得很。
想用独立住所就让他们把钱全砸进来,听起来有点悬。
“民以住为先,住所的收费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贵或便宜。”
程野笑了笑,这一套经济体系并不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真正意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设计出来的。
“说复杂也复杂,但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居住环境就是张会员卡,卡本身不值钱,很容易就能拥有一张,值钱的是它附带的一些功能。”
他蹲下身,一张张捻开海报,干脆把王康当成流民来解释。
作为未来的搭档,这些事必须说透,得让王康真正明白大波镇的特殊之处。
只有王康自己吃透了,才能在跟居民打交道时,把理念准确传出去。
先是大通铺的构造图,里面也是上下铁架床,为了省空间,床挨床排得密密麻麻,上一个人的脚几乎对着下一个人的头,中间没半点空隙。
每个房间塞五十人,配两张两米五长的公共桌子,几乎没留活动空间。
“作为免费福利,大通铺只给基础床位和公共用电。自来水按次按量收费,不过大波镇靠河,成本比别的卫星城低得多,收的是成本价。除此之外,得守集体规矩:晚上统一熄灯,共用卫生间和洗衣区。想单独用充电口?按次交钱。想用独立储物空间?也按时间和次数收费。”
“充电.”王康下意识张了张嘴,流民能有什么需要充电的?
但他没有打断,而是继续顺着程野的话往下听。
“除了这些基础福利,流民想买物资,价格跟其他卫星城一样。比如一件新衣服,别处卖30币,这儿也卖30币,一分不便宜。”
程野顿了顿,又补充,“要是觉得不安全,想买枪买子弹,也是市价。”
“生活用品也一个价?”王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