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在兰溪,有户姓李的人家。论起家业来,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够得上台面的。同乡们扯白的时候说到李家,都把他们家当做了自己学习和追赶的标杆。
其间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往前推个几十年,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都是两只手一个脑袋。只是李家比自己更加勤劳苦做和省吃俭用,天长日久累计下来,把大伙儿就慢慢落在了后边。
所以,回过来再去看老辈人常常说的那句“养儿结贫亲、养女攀高门”,就很好理解了。
哪家人家家里存下的钱粮是炮打起来的?都是拼了老命才积攒下来的家业,肯定是想找个既能吃苦又有攒积的帮手啊。
要是来个不知事的,一天到晚事也不干,又要吃得好穿得好,就算家里有再多的金山银山,迟早都会挥霍的干干净净。
这也就像后世流行的那个梗——“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这话里面隐含的,其实大约也有这个意思。
至于后来的什么“扶第魔”、“螃蟹女”、“凤凰男”等等,其实,也不过是这些话的升华和细化罢了。
言归正传,话说李家开始在兰溪冒头之后,往下怎么选接班人,然后让家里怎么更上一层楼,就成了李家夫妻俩最为关注的事。
这期间,随着儿子逐渐长大成人,边邻处近的媒婆是纷纷登门,说这家的女儿俊,那家的女儿俏,一个接一个给李家夫妻说。
对这些口吐莲花的媒婆,夫妻俩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都是过来人,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哪个不盼着自家的女儿能够糠箩箩跳进米箩箩呢?
别的不说,万一遇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好歹也能借着姻亲这回事去求求亲家救救急,或者打打秋风,难关不就过去了吗?
然而,媒婆越是说的天花乱坠,李家夫妻俩心里的那根弦却绷得越紧。
虽说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真要是隔山买羊,万一媒婆嘴里说的姑娘独具慧眼,等到进门那天才发现其实是说那姑娘只一只眼见看得见,那就真是哑巴吃黄连了。
所以,不管是主动上门的媒婆,还是自己托人打探到了消息,李家夫妻俩都会仔细琢磨。
选来选去之后,最终,李家夫妻相中了兰溪
在李家夫妻眼里,尽管对方的父亲去世得早,就孤女寡母的相依为命,也没什么个有力的后背亲。但那寡母却是硬气,硬生生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了、
而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姑娘也还吃的了苦。左右的邻居说到这家人的时候,都是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李家夫妻俩对这对母女越发满意,于是就主动托媒人前去上门说亲。
见媒婆登门和自己说起李家的想法,那寡母先是愕然,俄尔便是惊喜,再然后更多的却是忐忑和忧虑。
且不说是不是有人故意取笑,光这李家的名声,都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若不是媒婆都差点赌咒发誓了,自己做梦也不曾想过会有这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