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彦就跟苏安瑛说,留下五十丈大栽子下地的不起,其他的起参做货。
那五十丈去年没起,到今年就五年了。
尽管这两年一直在追肥,也特别注重田间管理,但土壤的力量已经到了尽头,而且也特别容易感染杂菌导致腐烂。
换源a
当初一厘十棵八棵下地,到今年一厘也就剩五六棵了。
看参的人传信给许世彦,说要是再不起,怕是明年就得都烂掉,还是起了吧。
许世彦一琢磨也是,这要是连参栽子时期算一起,那棒槌都长九年了。
属实是到时间了,那就起吧。
于是找了个周日,许世彦夫妻领着许海清、许瑾慧,加上帮工的人一起,开车上山起参。
往年家里起参,许世彦一般都不亲自来,多数都是许世安带着雇的人干活。
今年这不是特殊么许世彦想知道长了九年的棒槌能长成啥样儿,所以就跟着上山了。
再一个,许海清许瑾慧俩孩子赶的时候好,几乎没怎么上山干过活。
许世彦也想找机会让俩孩子试一试,知道挣钱不容易。
尤其是许海清,这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又最会来事儿,一张巧嘴巴巴儿的特别会哄人,格外受宠。
许世彦就担心这小子从小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根本不知道吃苦是咋回事儿。
将来仗着一张好嘴瞎胡混,不好好过日子。
所以许世彦就把孩子都带山上来,让他们试一试干活是啥滋味儿,也算是体验一下生活。
自打吉盛源分家之后,黄胜利等人都去南方了,家里干活的是黄胜凯、冯越、赵建国等人。
知道许世彦家里今天起棒槌,这些人都挺好奇,非得上来帮工不可。
“三哥,你家这棒槌挺奇怪啊,咋每一棵上头都长好几根秸子呢
这底下得是好几个芦头才能这样。有点儿怪啊,怎么长出来的”
刚一撤参棚,大家伙儿就瞅出来不对劲儿了。
许世彦闻言笑了笑,这是他这些年琢磨出来的增产小妙招,一直没推广。
每年七月末八月初,人参在地底下就开始鼓下一年的芦头。
趁着芦头鼓出来还没有米粒大,直接将土拨开,将鼓出来的芦头用手抠掉。
这样一来,人参还会再次鼓芦头,而且一般情况下,就会鼓出来两个芦头。
有两个芦头就会长出两支参秸子,这样一来,参叶子也会成双倍。
参叶子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物质积累充分,自然增产。
这种很有效果,但是太费人工,需要一棵一棵手动抠芦头。
许世彦也只在自家这五十丈参地做实验,其他的根本没那个闲心这么弄。
“先起参吧,看看这长了九年的棒槌啥样儿。”
许世彦笑笑,没直接向众人解释,还是起出来棒槌看产量再说吧。
众人也没多问,赶紧拿着工具开始起参。
这块地当初栽参用的都是大栽子,这又长了五年,估计不会长得太小。
许世彦不敢大意,自己抡着三齿子,小心翼翼的刨下去,然后端着一大坨土出来。
三齿子往后一带,手上用力一抖,疏松的土壤随即被抖落大半,露出埋藏在土里的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