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汾阳,他们闹事情,老夫还能用上几分薄面,但是在长安,谁认识我一个小小的府尹?”刘平忠提醒着夫人说道。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今年十八岁,叫刘孝义,次子叫刘孝良,也十六岁了。
“知道,他们也是一心读书的人,不会去惹什么事情的!”夫人点了点头。
她也知道京城的人,可不好惹,谁都不知道背后到底站了一个什么人物。
“嗯,读书我是知道,但是他也喜欢去青楼画舫,争风吃醋,这样可不行的,京城的世家子众多,这段时间,不许他们去那些地方。”刘平忠继续交代着夫人说着。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还是了解的,知道他们确实算是读书人,但是也不免惹了一些读书人的毛病,喜欢去青楼画舫,彰显自己的才能。
“好,知道了!”夫人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刘平忠带着一家人,还有两个丫鬟,4个家丁,就往长安城走去。
很多官员看到他要出发,就过来劝了。
“我说刘府尹,现在去长安,可不是好时机啊,何不等等,等那边的局势明朗再说?”一些认识刘平忠的人,就劝了起来。
“我的述职日期快到了,不去不行了,你们还能等,老夫可是不能的!”刘平忠苦笑的对着那些官员说道。
“也是,耽误了述职的日期,可不好!”其他的官员也点了点头,接着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刘平忠。
他们都认为这一趟去长安,恐怕的凶多吉少。
长安城的官员,现在都不能离开,连家眷都不能离开,他们可是知道消息的。
刘平忠忧心忡忡的往长安赶去。
一直快到傍晚了,他们的马车才远远的看到了长安城,同时,远处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他们也看到了,还看到了大量的马车拖着纸张和书籍往长安城那边驶去。
“这些都是纸张和书籍么?”刘平忠的长子刘孝义看着那些马车,问了起来。
“嗯!”刘平忠点了点头。
“父亲,长安城可真是好地方,随便就能够买到书籍和纸张!”刘孝义有点羡慕的说着。
他还不知道,那些纸张,都是他的表弟弄出来的,刘平忠也没有告诉他。
不过,他们两个知道家里有一个长安的亲戚,官很大,但是多年不来往,加上那个时候他们也小,也不知道亲戚家到底是做多大的官。
“到了京城,一切慎言慎行,这里可不比汾阳了,也不比颍川,可懂?”刘平忠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了起来。
他们两个点了点头,接着就看着马车的窗外。
没一会儿,他们就到了长安城,刘平忠掏出了自己的通关文牒,还有鱼符!
“嗯,刘大人,请!”守卫的左武卫的一个士兵马上放行。
刘平忠就让人驾着马车进入到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