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05章 武器之优劣(下)【第三章】

第305章 武器之优劣(下)【第三章】(2 / 3)

“刘驸马,三眼火铳可连续开火,极大的补足了我军火力不足,怎么说是用处不大呢?”

刘卫民眉头微微一皱,点头道:“孙大人所言不差,三眼火铳不似一眼火铳,可短时间内连续开火三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弹幕的密集程度。”

“但是有一个问题,三眼火铳铳筒长不过一尺,与我大明大多数军卒手持铜质火铳一般,在刘某看来,不过是吓唬人的炮仗,并无太大有效杀伤力。”

刘卫民挠了挠头,说道:“敢问孙大人,建州贼杀至辽东军卒十步时,军卒可惊慌?”

孙承宗眉头不由一皱。

刘卫民很无正形,挠着头皮看向大舅哥,犹豫道:“陛下,孙大人可能有些钻牛角尖了,以臣看来,这种事情,其实是没办法进行比较的。”

“三眼铳铳筒仅一尺,无法与单眼铳射程、杀伤力相较,但三眼铳有短时间内、近距离释放杀伤力的特点,敌远之时,三眼铳毫无任何用处,敌近之时,已经是两军勇气争锋,三眼铳再如何,在臣看来也是不如铁炮装填铁砂、铁珠轰击,或是军卒扔出掌心雷,一人纵使臂力不足,扔掌心雷十米之外还是可以的。”

朱由校微微点头,孙承宗眉头更加紧皱。

刘卫民看向孙承宗,说道:“孙大人之前也说了,三眼铳可补足我军火力不足,其实这个火力不足是指建州贼杀到近前,我军投射的弹丸密集度不足,毕竟建州贼可没我军这么多火铳,若说火力不足,不足的应该是建州贼,而不应该是我军,不足的是建州贼已经杀到了眼前,我军却不能将之赶了回去。孙大人,是这个意思吧?”

孙承宗微微点头,却不开口,刘卫民也不是很在意,又说道:“不管孙大人承认不承认,当大人说了这句话语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辽东军,或是现今辽东军使用的火铳,或是说包括火炮、刀、枪、箭矢等诸多武器,无力将敌挡在百米之外。”

“战争是一门学问,分战略与战术,两军临战交锋,所用者皆可入战术之术,古时并无火器,亦有远、中、近交战之术,以箭阵、长矛、刀盾行成行成远中近三个层次,而幼军亦是如此,以火炮、火铳、小炮装填铁珠(手雷)三者行成远中近三个层次。”

孙承宗不由微微点头,说道:“辽东军卒亦是如此,亦是以三者行成三个打击层次,只是我军缺炮、缺铳,这才容易被建州贼逼近攻我。”

刘卫民亦是点头,说道:“孙大人所言甚是,辽东火炮,以及大明朝大多数火炮都是发射铁疙瘩砸人,看起来威风,实际上杀伤有限,主要是打击敌人士气,主要杀敌的武器还是火铳,还是刀枪。”

“可问题又来了,火炮远距离炮轰,无论铁疙瘩,还是开花弹,实则并不能真正阻止训练有素的敌军靠近,那么单眼火铳能不能做到阻敌于外?在敌军靠近五十步外,甚至百米外,彻底阻止敌军的靠近,依靠三段射击,甚至四段、五段射击,能不能阻止住敌军的靠近?”

就在这时,几名亲军将一个两米高的武器架搬进了屋里,刘卫民站起身来,从木架上取下一支火枪,向看过来的孙承宗、朱由校介绍起来。

“这一杆枪,想来陛下、孙大人都已熟悉,正是净军、幼军制式火铳,前装铅丸、后装火药火绳枪,减少了军卒熟练不足,慌乱下装错了铅丸与火药的先后顺序的问题。”

“火铳口小,而这柄是后装火药,装药的时间上要比传统前装火药节省了数息时间,之所以节省的时间不能够确切确定,原因在于军卒的熟练程度,以及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但至少要节省了不少时间。”

刘卫民“啪”的一声打开火铳后面的装药口,看着婴儿嘴般火药口,任谁一见都知道哪一个更加容易装药。

“所以……这柄火铳开火时间要更高于辽东军所用新造鸟铳。”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