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22章 百姓如鸡崽【第二章,稍晚些还有一章】

第322章 百姓如鸡崽【第二章,稍晚些还有一章】(3 / 3)

朱由校转头朝他一笑,刘卫民却苦笑一声。

“陛下说的是,臣不是不希望朝臣们中正严明,若是对于咱大明朝本土百姓,或是此时的苏禄、安南,臣巴不得这样的官吏越多越好,朝鲜的情况有些不同,朝臣更为怜悯朝鲜之民,却吝啬对待咱们大明自己之人,越是中正贤明之臣,越是在乎自己名声,越是喜欢让自己人吃亏,反而不像毛文龙这种人,尽管臣也知他身上劣迹颇多,但他所做之事更为符合大明朝利益。”

……

“大兄所言甚是,只是……让大兄委屈了。”

刘卫民猛然上前一步,一把搂住朱由校肩膀,看着他脸上的哀叹,不由一笑。

“大兄身上早就一身稀泥了,再多些也无所谓,再说,大兄心下一直都想着如何寻回汉之四郡,再说了……弄不好,咱还没抓人呢,或许堵塞河运的百姓就他娘地全逃了没影也不一定。”

“小冰河时期,灾害频繁,咱大明朝本土人丁一亿,洪武时,耕田八亿五千万亩,百万宗室朱姓之人,虽九成生活困顿,但还是占了些无税赋田地,再加上天下养士之免税田地,这些人都在日益侵吞养民之田。”

“纵使无这些人,所有田地都为朝廷缴纳田税,可陛下想过没,八亿五千万田地究竟可以养活多少百姓?”

朱由校一呆,有些不明所以看着一脸笑意的他,等着他的开口解释。

“八亿五千万田地,是平整良田与山间林田的总和,一民一年食粮三石,柴米油盐酱醋茶、穿衣戴帽、屋舍、求学、婚嫁……一人几亩田地可养活?”

“八亿五千万田地,如今的人口已经是这些田地的最大的承纳范围,天灾**频繁……”

“或许……或许是老天爷自己的决定,正如臣家中只有三石粮食,只能养十只鸡,可如今却孵出一百只鸡崽,而臣只有三石粮食,怎么办?”

“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臣将十只老母鸡杀了,吃进肚子,剩余的粮食养活鸡崽,一个月杀上几只逐渐长大的鸡崽食用,用仅有的粮食最终养活十只鸡;第二条路就是卖掉几只老母鸡,卖掉一些小鸡崽,如果不这样,臣就算养活了鸡崽,臣也会因没了粮食而生生饿死。”

朱由校从未听说过这些,骤然听了,不由一愣,随即皱眉沉思。

“大兄是说,咱们大明百姓如鸡崽,已经达到了天下田地奉养的极限,随着人丁的生育增长,朝廷会越来越艰难,纵然无天灾**,天下也终会有场更大的灾难,需要将大明人丁削减,天下才足够稳妥。”

“正如今之河南、两淮百万灾民,要么不管不问,任由其生死,正如大兄宰杀母鸡吃掉,或是将之迁往他处,如卖掉母鸡和鸡崽?”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除汉代秦与之不同,余者大差不差皆因此事,虽情况各不相同,国灭原因种种,但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原因。”

“田地就意味的粮食,粮食足够多,人丁越少,百姓就越是富裕,民间戾气就愈少,同理,粮少而人多,粮食不足以用,民间戾气就愈多,稍有天灾**就会有无数反贼叛乱,国朝根基也最易动摇。”

“民有勤奋与懒惰,有聪慧与愚笨,有的人生而富贵,有的人生而为乞丐,有些事情本无道理可言,富贵者良田千万顷,贫穷者无立锥之地,难道就一定是富贵者的错?有了钱财、田地就有了错,就是原罪?”

刘卫民摇了摇头,笑道:“只要是合法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合法凭借自己聪慧,获得的再如何多的财富,那也是应该被尊重的,臣从不反对这些。”

“土地无论在谁的手中,只要不荒芜,所产所出粮食,最终还是要人吃进了肚子里,一年留在库里不售卖,难道还能留在库里三年、五年不成?”

“粮多则贱,粮少则贵,粮因何而少?田地是百姓的命根子,无论是王公勋贵,或是一文不名百姓,但凡有了田地都是要耕种的,可粮食却年年稀少,一者是江南种粮之田日益减少,二者是天灾**,三者则是日益增长的人口。”

刘卫民咧嘴一笑,说道:“看起来前两个原因与后者无关,是人为贪婪造成的,可若细想后,前两者却与后者有着极为重要牵连,若非人口增多,棉布茶丝也不会增加需求,需求增加了,价格就会暴涨,价格暴涨、利润增多,朝廷就算强压着不让种植棉茶丝,那也绝无可能。”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