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也不敢瞒了都督,小子在这件事情上的确帮不上多少忙,不过各家各户没了俸禄,几如成了普通百姓,经商、做工、科考为官、领兵为将也就应该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郑国泰无可奈何,他是外戚勋贵,虽朱家宗室与他并无多大的关系,可同为勋贵,朱家子孙都这样了,他们这些外戚勋贵们的境遇可想而知。
心下无奈哀叹,眼看着就要进入了乾清宫,也不能再多说什么,脸上却一阵愁苦。
五军都督府上层多多少少都算是勋贵,各家各户都忧愁这件事情,可如今自皇帝至下都吵吵嚷嚷要削减,一两个人也很难阻拦。
刘卫民心下叹息,却也只能跟着群臣山呼“万岁”,给坐在龙椅上的大舅哥磕头礼拜。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朱由校一摆手,所有人低着脑袋从地上爬了起来,各自站回各自的位置。
只见师明上前一步,手中拂尘一甩。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看着师明模样,听着拖了好长尖细嗓音,刘卫民心下就是一阵好笑,原本以为会立即进入主题,谁知等了一会儿也无人开口,正当他疑惑是不是自己跑出来交待事情呢,一人抱着笏板出列了,定睛一看,是河南人田珍。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刘卫民见是此人,心下就是一阵叹息,心下也想着大明朝的老大难来。
按照明太祖制定的祖制,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禄二千石,镇国将军禄千石,辅国将军禄八百石,奉国将军禄六百石,镇国中尉禄四百石,辅国将军禄三百石,奉国将军禄二百石,还有大公主禄两千石、郡主禄八百石、县主禄六百石、郡君禄四百石、县君禄两百石、乡君禄一百石,与朝廷官吏一样,俸禄以银、钞折算,也就是发三成银、七成钞。
整个大明朝一共实封了六十五位王爷,有些有些被废了,或是绝嗣除封了,到了此时,一共还有二十八位,其中陕甘有秦王(西安府)、瑞王(汉中府)、肃王(兰州府)、庆王(银川府)、韩王(平凉府)五位亲王;山西有晋王(太原府)、代王(大同府)、沈王(潞州府)三位亲王;河南有周王(开封府)、唐王(南阳府)、赵王(彰德府)、崇王(汝宁府)、潞王(卫辉府)、福王(洛阳府)、郑王(怀庆府)七位亲王;湖广有楚王(武昌府)、岷王(武冈府)、襄王(襄阳府)、荆王(蕲州府)、吉王(长沙府)、桂王(衡州)六位亲王;山东有鲁王(衮州府)、德王(济南府)、衡王(青州府)、三位亲王;川蜀有蜀王(成都府)、荣王(德昌府)二位亲王;江西有淮王(饶州府)、益王(建昌府)二位亲王,共计二十八位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