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56章 加赋也要提拎清楚【第三章】

第456章 加赋也要提拎清楚【第三章】(2 / 3)

沈允婻决定继续不管不问南洋诸国,哪怕主动投靠,也要拖着他们,继续让西夷四国杀戮。

朝廷欲要裁撤驿站,受到的影响也只是驿站军卒、杂役,增加两厘却是实实在在从百姓兜里掏钱。

两、钱、分、厘,按照一两兑换一千文,增税两厘,也就是两文钱,江南富庶,一者文人众多,朝廷中举者江南占七成,二者,以太祖税例,民田者税三升五合五勺,官田税五升五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蒙元遗旧者税一斗两升,驸张士诚罪民税一石,除蒙元遗民、罪民外,就属开荒种田和卫所税重,亩税为一斗。

蒙元末年,江南为起义各军根基之地,盖因蒙元之人不喜江南酷热潮湿之地,故而蒙元遗旧者田少,民田、官田者众,尽管驸逆张士诚一干罪民税重,可毕竟是少数,而且两百年过去了,这些罪民也死了差不多,所以江南要么是无数无税田地,要么是亩税三升五合五勺民田,要么是五升五合五勺官田,或是八升五合五勺重租田,而北方因是蒙元重地,祸害最重,大量田地荒芜,多是税一斗屯田,就算拥有原本该税五升五合五勺的官田,也因皇族宗室多居于河南、山东、山西、陕甘而税一斗至三斗不等。

北方科举士子少,频频遭灾,或是三五年河水漫堤水淹河南、山东、两淮,或是陕甘、山西天旱颗粒无收,或是黄河两岸蝗灾,或是山东、河北、陕甘地震……

江南无税田多,就算重租也才不足九升,江北则普遍一斗,亩增两文,对于江南来说,也顶多与江北之地一斗税持平,甚至还要稍低一些。

江南富庶,百姓易于保住手中田地,江北频频遭灾,贫苦百姓很难保住手中之田,尤其是地势较好之田,有钱有势的想要得到总是有无数种法子,这些良田要么成了皇庄、王庄,要么成了富裕士绅豪族名下之田,而这些人皆为不纳税之田,除了那些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劣田才可能被穷苦百姓保存下来。

崔文升寻找沈允婻谈及此事,刘卫民并不知晓,若他知晓此事,他绝不会过问一句,甚至觉得江南增两厘都是少了,哪怕增一分银都不为过。

看起来江南是大明朝赋税重地,但这并不代表江南比江北付出的更多,只是因为江南气候和水泽较多,可种植高产量、价值更高的水稻和一年两季缘故。

长江要远比黄河更加温和,遭灾少于北方,无论是水稻,还是桑田,产出都要高于北方,而且还比较集中,如此才显得江南付出的颇多,实则仅从赋税税率上,事实并非如此,江北事实上承担了大明朝七成,甚至更多赋税,江南两百年来不知得了多少江北之贫民好处,如此还要闹……

闹个屁!

反而江北不仅不应增两文钱,而是应该降低两文,所占地势较好的富绅,因家中中举文人不怎么纳税,税赋会落在哪些人头上?

只能是赔本无人要的劣质田头上,只能是各卫所头上,而恰恰就是这些人最穷,最需要照顾的对象。

刘英儿将北方百姓不满送到他案头时,正用五刀犁头耕种的刘卫民沉默许久……

看着坐在泥土上,拿着皮鞭一上一下抽打着刚刚犁过田地泥土的刘卫民,看着沉默**上身男人,心下一阵犹豫。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