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枪倒是生产出来了,可陈宪又发现了新问题。
生产效率太低了,三个工人,一个月时间才能出一条枪。
时间和人力大部分都浪费到了手工钻孔上面。
要将一根枪管扩孔到合适的直径,以陈宪此时的工艺手段,需要分很多次一点点的增加钻头直径,才能达到目的,一次扩大的太多,钻头很容易折断。
要想提高效率,必须提高钻孔效率。
陈宪又开始着手为枪管的钻孔工序设计一台钻孔设备。
最终定型的是一台木结构的卧式钻床,它的外形看上去很像车床,只是带动车窗转轴的不是电机,而是一个靠人摇动的绞盘。
工人站在钻床的一端,转动绞盘,就能带动钻床转轴转动。
转轴的另外一端对着一个类似车床的导轨,导轨完全由硬木制成,一个上面装着夹具的滑块被安装在导轨上。
转轴前端连接着一个钢制圆管,圆管侧面有两个螺纹孔,螺纹孔里安装着两个蝴蝶螺栓。
这个圆管就是安装钻头的地方,长长的钻头尾端被插入这个圆孔,然后拧紧两个蝴蝶螺栓,就能将钻头顶住夹紧。
滑块上的夹具其实就是两个圆环,圆环被固定在下面的木头滑块上。
工作时,将枪管毛坯装入两个圆环,圆环比枪管大一些,这样枪管就有调节余量,再将长长的钻头装入转轴前端的圆管内,推动滑块,钻头就能和枪管对接。
根据钻头的位置,决定在插入枪管的圆环内那个方向插入楔子,用楔子来调整枪管的位置,让它和钻头对齐。
在滑块的前侧也有一个铁制的圆环,圆环上绑着一根绳子,在钻床导轨前方,靠近转轴的位置,有一个滑轮,绳子绕过这个滑轮垂向底面上的一个大坑中,绳子前端绑着一个铁块,铁块的重量会拉着滑块向前,让枪管顶紧钻头。
工人只需要站在钻床前端转动绞盘,带动钻头转动,就能完成以前需要两人合作才能进行的枪管钻孔,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而且,因为钻头和枪管的顶紧力由下坠的石块控制,也就是说,这个力量是可以通过调整石块的大小来控制的,而不像两人合作时,顶紧力全靠人手调控,不能保持稳定,顶紧力可控就意味着钻孔时状态更稳定,更不容易损坏钻头。
损坏的钻头倒不值什么钱,最关键的是断裂在枪管里的钻头很难取出来,有时候取一个钻头,就要浪费很长时间,如果无法取出,那花了很大功夫加工的枪管就只能报废从来……
这台钻床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枪管扩孔的效率,也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枪管加工人工成本。
钻床的出现,一下子就打通了火绳枪生产的瓶颈,让火绳枪的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
按说,有了钻床,火绳枪的生产问题就基本得到了解决,可以进行量产了。
但陈宪又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火枪重量和威力的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火绳枪的威力取决于装药量和口径。
装药量并不是随便增加的,这和枪管的强度息息相关。
要想增加火绳枪的装药量,就要增加枪管的强度,对于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来说,增加枪管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枪管管壁的厚度。
无论是增加枪管厚度,还是增加口径,都会增加枪管的重量。
陈宪复制的第一批火绳枪,是按照早期西班牙穆什科特火绳枪的规格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