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刚才接了宝刀,太史慈都没有一丝色变,如今自己提出了作战计划,太史慈倒是显得急色,董蒙心里有点无奈。
我就这么不靠谱么…
太史慈依旧躬礼,道:“董兄,先前我在东莱郡做邹曹时,曾听闻过动莱郡的黄巾匪患,其战力虽不精,数目颇多,如今只知身在何处,邻边是否有呼应之人,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若不得详实,绝不可轻举妄动。”
“如今成山村的情形,子义也知晓,我心忧于此,数日不能安心,故而想早些除了祸患,子义,可有什么想法?”
董蒙故做叹息,来回踱步。
太史似乎早想过此事,未及思索,朗声道:“我有明暗两策,或许能解了此围!”
“说来听听!何为暗,何为明!”
“若是以暗,我轻身一人出行,不带任何人,在其周围探查,想这些黄巾军平日会出行,待我分辨出头领之人,以弓箭将其射杀,甚至于小头目,也伺机杀死,定然会让他们乱了阵脚,且这些人也不会牵连到成山村。”
董蒙听着太史慈说的轻巧,知太史慈箭术无双,在三国中怕是能排到前三,假若太史慈愿意,怕是一天射死五十人也不在话下,而且太史慈为董蒙着想,力图避免了成山村与这些人的冲突,可谓是极为稳妥。
倒不是董蒙信不过太史慈,而是觉得,让太史慈一个人出去,董蒙有些舍不得,都说刀剑无眼,万一太史慈遇到什么危险,董蒙可就要后悔终生了。
董蒙连连止手,道:“我知子义武艺高强,莫说是百人,便是千人万人,怕也不能挡住子义,不过,此法我不同意,我绝不会将这桩事让子义一人承担,子义,再说说何为明?”
太史慈身形一顿,停了片刻,言语间已是恢复了先前从容,道:“董兄与青州刺史焦和大人有交情,若是与焦刺史说起这边事,以青州守军为锋,只需五百人,荡平这处的黄巾贼人,怕是易如反掌。”
向焦和求援之事,董蒙也是想过,且排在董蒙应对眼下局势的第一个方略。
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子。
身为青州刺史,青州的事情,焦和如何也不能推诿,尤其是以董蒙的名义去请求焦和援兵,怕是焦和立即会派些兵马,绝不会有丝毫耽搁。
官兵对盗贼有着天生的压制,若是有官兵在成山村戍守,又有太史慈这样的神箭手,董蒙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只是,如此依赖,势必会将董蒙与焦和绑在一起,以后再无脱身的可能,这也是董蒙一直想要避免的。
除此之外,董蒙还有另一样选择,那就是派遣罗平寻过管亥,让管亥归附董蒙。
先前,管亥到了成山村,对董蒙的态度十分恭敬,如今董蒙在齐郡做的,使得董蒙的声名更进一步,劝说管亥,应不会有什么阻碍。
只是,不管是管亥来归附,还是管亥拍了人来,定然隐瞒不过世人,其中黄巾军之间的纠葛会让董蒙万分头痛,若是被有心人说什么,董蒙成了黄巾军的头领,这就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排在最后的,才是董蒙给太史慈说的,由董蒙带着成山村的一百多人,来个突然袭击,好取了这一场胜仗。
求人不如求己,既然这些麻烦是冲着董蒙来的,董蒙觉得自己解决,属于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