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肯黄瀚跟任何人动手!”
这回张春梅答应得很认真,她真的担心黄瀚被坏人伤着。
……
工农业总产值名列前茅的三水县被树立为省改革开放的典型,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双拥标兵,环境卫生示范城……
荣誉太多了,基本上囊括了县一级能够获得的所有荣誉。
风头太强劲的三水县引起了最高层的注意,大首长点头,最高智囊团指示:“实事求是,深入调查。
如果三水县的典型没有太多水分,中央电视台应该做出系列节目深入报道,号召全国的县市级干部学习。”
这是政治任务,不是随便说说,于是乎,调查组成立了,领导姓范曾经是某党校的副书记,他的级别比扬州市高官还要大一级。
党政机关不是企业,党领导一切,书记是一把手。
接到任务的中央电视台派出暗访组跟随调查组行动,记者、摄像师是来捕捉新闻,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三水县是真金不怕火炼,那么就以唱赞歌的态度正面宣传。
反之,那就不客气了,批判、揭露是咱们媒体人职责所在!
九月二十八日,“事竟成宾馆”入住了十几个说着流利普通话的外地人,他们早出晚归,还特爱打听事儿。
三水县的典型是不是假的,当经验丰富的调查组和暗访组的十几个领导、干部到达的当天,他们心里就有数了。
因为他们的行动属于最高机密,没有通知苏南省,相信小小的三水县不可能得到消息,肯定不可能提前准备应付检查。
他们是分四拨进入三水县,为了不扎眼,只开了一辆半新不旧的吉普车,其他人都是乘公共汽车。
三水县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比省城的环境卫生搞得都好,崭新的长途客车里根本没有司空见惯的怪味。
第二印象就是闲杂人等、混子少,在三水县没瞧见有人打架,甚至于吵架的都少。
第三印象就是人多,楼房多,完全不像一个县城,绝对能够跟一般地级市媲美。
第四印象更加有代表性,商业繁荣。
因为有了商业步行街,有了上千大小商家入住,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
在步行街开店的有个体户也有厂家直营,简单的加工当然就近,甚至于发展成一楼是店面,二楼就是小型服装厂。
所以三水县城区这一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小型工厂。
加工服装、鞋帽、纽扣、拉链或者生产跟服装配套的马尾衬、垫肩、盘扣等等,都干得红红火火。
渐渐的,来三水县进货的个体户就多了起来,不知不觉中,这里就变成了大型集散地之一。
蓬勃发展中的三水县给外人的感觉当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华美风”坐落在北大街的主厂房七月份已经完工,八月份完成了搬迁。
由于订单足,生产任务紧,接近七千缝纫女工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
厂房是新建的楼房,高大且宽敞明亮,由于三水县是省典型,也是由于三水县上马了热电厂,因此省里特批不限电。
夜里灯火通明的“华美风”厂房简直成为了一景,光芒照亮了半条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