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给地同意转户口足够了,其他事用不着咱们操心,有‘全力企业’托底,还怕没工作岗位?”
“也是,单位效益好底气就是不一样。我们也轻松多了。”
“那待会儿黄瀚来问这两件事,咱们就算批准了。”
“嗯!都是好事,算得上帮助我们开展工作了,我还准备留他在食堂吃顿饭!”
“他做了这么大的好事,你就请他吃食堂?”
“他家是开饭店发展起来的,哪里在意吃什么?我们留他吃饭仅仅是表明态度,他聪明着呢,不会计较的!”
“嗯!你说得对,吃饭不重要,关键是跟谁一起,在什么地方。”
“我们这种态度,应该算得上礼贤下士了,哈哈……”
秦昆仑并不清楚宋解放对黄瀚的态度,这样做其实是突出三水县第一智囊的重要性。
他哪里想到宋解放之所以调来三水县任职,很大原因就是这里有黄瀚。
宋解放打开笔记本,道:“我们县发展形势喜人,已经有至少五家港资、台资企业看上了我们正在规划中的经济开发区,我认为“三通一平”的进行还得提速。”
“我们县建筑公司有苏联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三通一平’的进度不慢了。”
“资本家都讲究‘时间就是金钱’,我也认可,能够把投资周期压缩三个月,仅仅节约的银行利息就是不少钱。”
“嗯!有道理,应该命令建工局继续加大投入,最起码把这个月到货的机械全部用上。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时才体现出我们县拥有不少大机械的好处!”
“我有所耳闻,就是黄瀚竭力要求从苏联串换大机械,他当时强调多多益善!”
“不仅仅是换大机械,一开始就是他提议我牵头跑去东北边境的!”
宋解放不失时机竖起大拇指,道:“你真不简单!怪不得我们县的条件这么好。”
开辟中苏边境易货贸易是秦昆仑最亮眼的政绩,见宋解放夸赞,心里蛮受用,谦虚道:
“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俩搭班子,争取让三水县的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
“三年翻一番有些难度,但是四年翻一番应该不成问题!”
“有难度也得争取,经济开发区就是新的增长点,一定要加快三通一平的进度。”
“我下午亲自去工地开个现场会。”
“对了,提起经济开发区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事,县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开发区的路用得着那么宽,用得着配套绿化带?”
“这些都是黄瀚的提议,他说开发区就是工业园区,要有花园式工厂的新观念,我认为他的提议很好!”
“我不是说不好!这不是受限于资金么!”
“要不待会儿你好好跟黄瀚谈谈这件事?”
“是要谈谈,防止忘记了,我要写下来。我这里有三四个项目,各有利弊,都上马不可能,只能四选一,待会儿也得请黄瀚帮我做做选择题!”
“是不是引进收录机生产线、引进设备扩张化肥厂的事儿?”
“还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引进彩电生产线、投资生产铅酸蓄电池。”
三水县有了经济实力,牛逼不同凡响,洽谈中的几个居然都是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