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本书很励志,还有不少装逼打脸的噱头,代入感十足,肯定能够引人入胜。
当下的社会已经趋向于浮躁,整天梦想发大财的比比皆是。
这部书以平白接近于写实的手法,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中年男人如何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成功,本身就能引起共鸣。
而且一开始做的小生意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门槛,读了这本书的读者肯定后悔当时自己为什么不上街做点小生意?
卖茶叶蛋多简单啊!去农村收购小龙虾不难啊!有了本钱开个饭店我也做得到啊!这就是妥妥的代入感。
黄道舟大笑道:“哈哈,问题是现在超预期呀!我的书开始销售后异常火爆,金老板决定再版两百万册。”
“我要出去一下,你们先吃饭吧!”黄瀚道。
“你干什么去啊?”张芳芬问道。
“跑去新华书店看看,买一本爸爸的书回来!”
“别去了,我就是因为在新华书店门口停车,下去看了看,才回来晚了!”
“你已经买了呀!快给我看看。”
“没买着!”
“为什么呀?”
黄道舟此刻得意洋洋,因为他刚刚进入新华书店就被营业员和顾客认出来了,然后他就被包围了。
想买本自己的书根本不可能,因为新华书店到货的八百套《一九八一年》已然售罄。
这本书六十多万字,分上下两册,售价九块九,不便宜,但是销售用火爆来形容一点点也不夸张。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情节紧凑励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黄瀚指点黄道舟的写作手法新颖,描写的人物生动有个性,不是非黑即白,把握了爽点,而且能够让读者连续不断地爽。
黄道舟是县领导,在新华书店被包围了成何体统,新华书店的领导、职工急急忙忙劝阻一个个都忙得满头大汗,黄道舟这才得以脱身。
听黄道舟讲清楚了买书的经过,张芳芬惊讶得目瞪口呆,道:
“由此可见一百万本已经卖光了,你岂不是能拿三百万块分成?”
张芳芬知道黄道舟跟书商金老板签订的价钱是三块钱一本。
此时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黄瀚道:“妈妈,你可以再高估三倍,我认为最终的分红肯定过千万!”
“不得命,写书也太容易赚了。”
“嘿嘿,当下是出版物最好的时代,动辄百万销量的刊物、书籍不少见,爸爸的书真的很精彩,有望冲击四百万销量。”
“道舟,你现在名气更加大,建议你再写一本!”
“再写?我好像已经江郎才尽了。”
黄瀚以肯定的语气道:“我认为你还能写,你以前看过太多抗日电影,而且你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应该有切身体会,我可以给你立一个有关于抗日题材的大纲。”
黄道舟今年五十五,三二年出生,童年、少年就是日伪时期,他就曾经给孩子们讲过打鬼子的故事,甚至于亲眼瞧见过被打死的鬼子。
“写抗日题材?我恐怕还就真的可以试一试。”
黄瀚笑了,笑得坏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