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士,我们还是说回量子雷达上的事儿吧,只要我能帮上忙,绝无二话。”
引起这次量子雷达竞备赛的源头,是去年那次量子波动和量子纠缠。
期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源头在邻州这件事就差没有全世界闻名了,量子雷达什么时候研究成功对丁升个人来说,已经没有负作用。
那么这场竞备赛,已经不是输不输得起的问题...
而是有丁升参团,根本就不会输。
“好,那我就直说了,我们团队距离成品试验,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
“量子雷达原理样机的信息验收问题?”丁升抢答。
“对,不错。”
陈庭秋对于丁升能准确说出症结所在,感到非常吃惊,同时,也对这个年轻更加有信心起来。
或许,答案就在他身上吧。
“这次量子雷达计划进行到中期,我们在多个方案中选择了由华电科14所提出的近红外波的量子探测法,受环境影响,目前只能在夜间进行。但因为日夜温差对环境的影响,探测距离会大幅缩短,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们本来就是克服这件事情,但现在来看,时间没有那么充裕了。”
这种近红外波量子探测法对于丁升目前掌握的技术来说,属于一种偏“古老”的办法,要不是上次和杨怀谷唠了下嗑,他还真不能在第一时间点明问题所在。
“按照我们的预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快在十五天以内就会完成成品试验,你说我这把老骨头要面子也好,说我顽固也罢,我不想输,而且一辈子也没输过。可有时候不服老也不行...”
陈庭秋作为当今世上量子技术综合第一人,自然有说这话的底气。
只是加上后一句话,却莫名生出了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感。
是啊,谁不会老呢。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的成品试验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更成熟,只要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未必没有反超的机会。”
陈庭秋说完,没有侧头去看丁升,他不希望给这位年轻人太大的压力。
“我们有多久时间?”
“三天。”
这已经是整个量子团队能争取到的最大极限了。
三天...
在漫威,近红外波量子探测法早已经是过去式,丁升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他原本是希望直接用更先进的方法改良量子雷达。
现在来看,时间有些紧。
“那就试一试杂散抑制?”丁升隐约记得看到过这么一个词,索性死马当做活马医。
...
“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