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黑着脸道:“朕就不信巴蜀除了眉山,其他地方就不有矿山,让工部的官员集体看书,从《区宇图志》一一查找。”
“儿臣遵命。”
李建成顿了一顿,又说道:“汶山郡郡守来信,说是有很多羌人入境,前来交换生活物品,他们的物品大多是牛皮马皮、羊皮羊毛,儿臣觉得可以和让他们带来耕牛和战马,父皇觉得如何?”
李渊双眼一亮:“再好不过了。”
“儿臣可以让地方官员试一试。”
“很好!”
话音刚落,萧瑀快步入内,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圣上!”
“萧相可是有要紧之事要说?”李渊问道。
“禀圣上,微臣认为势弱的尧君素和杜伏威攻打李密之事,极有可能是杨侗抛出来的诱饵,事实上,杨侗极有可能已经沿海路南下,从背后攻打江都城。圣上,江都城一旦被攻破,李密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高建武。”
李世民在信上着重交待萧瑀,让他将信上内容当成自己之所思,这正是李世民的精明之处,一来可以避开结交皇帝近臣之罪名,以免父皇反感;二是萧瑀乃是他的支持者,萧瑀若是获得封赏,对李世民也有好处;三是萧瑀说完之后,宇文士及再带着自己的书信入宫面圣,然后是李建成,三管齐下之后,使出兵支援李密之提议变得更有说服力,父皇也将认真考虑李密对于李唐王朝的重要,而不是开口就否决。
实际上李密对于大唐的重要意义,李渊心知肚明,今天的朝会上,李唐君臣就专门针对郑元璧求援之事讨论过,有李密在徐州、江淮、江南牵制,隋军不会也不敢全力攻打唐朝,这一点是今天达成的共识。杨侗从海路进军江南的观点,还是首次听闻,不过当萧瑀说到‘高建武’三个字的时候,立马就认可了这个说法。
一时间,心中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杨侗首选之敌不是自己,使自己有充足时间来处理内部之敌;忧的李密一旦败亡,李唐王朝就会失去最强大的天然盟友。
过了半晌,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就算我们看穿了杨侗之策,也来不及通知李密了,从襄阳到江都,少说也要十天时间,信使要避开隋军的重重盘查,路上所花的时间就更多了,当信使到江都城的时候,江都城恐怕已经沦陷了。”
“圣上,或许还有挽救的办法!”
“萧相国有什么办法?”李渊立刻明白萧瑀要说什么,只因朝会上,也有人说要进军江淮,不过被他一口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