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同样是“复兴杯”成立后的第一届,总奖金方面高达两百万美元,但暂时只囊括了甲a和甲b两个联赛,一共32支队伍。
“复兴杯”的具体赛制并不复杂,采用最常见的主客场制。不过在第一轮为了避免强队提前相遇,所以要求甲a球队在首轮不能碰面。所以第一轮都是甲级队打乙级队,到了16强后才开始打乱抽签。
这样一来,今年的甲a俱乐部算上联赛和杯赛,至少都得打32场比赛。
如果再加上1986复办并改名“亚洲俱乐部冠军杯”的亚洲区杯赛,那么理论上能拿到三冠王的球队,一个赛季要打整整51场比赛这个位面的亚冠,此时有16支队伍参加,小组赛要打6场,淘汰赛夺冠要打5场
这么多的比赛可不是想打就能打,所以接下来的一周,各国媒体除了争相报道甲a联赛刚结束的选秀大会外,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质疑。
这些质疑的声音主要针对中国有没有足够的基建,去支撑一个世界第三面积的国家,举办时间跨越超过半年,空间跨越时常超过上千公里的职业联赛
这确实是一个合理的怀疑,实际上体部和足协之所以筹备了四五年时间,很大原因也是在等待国内的基建达标。
哪怕不提出国打的亚冠,单是要实现跨越中国东西南北的跨省比赛,只靠铁路交通就基本不可能,必须要通过空中的航班才能做到。
否则光是国内的联赛杯赛,每个赛季加起来就要打三四十场比赛,这在五年前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这个交通上的前提条件,今年的中国终于能初步满足了。
当然了,xj队还是无法在本省拥有这样的交通条件,所以未来几个赛季的xj队,只能在省外租借球场进行比赛。
而除了交通条件外,是否有足够多的现代化球场,同样是连不少中国球迷都不清楚的问题。
现在中国足球正式职业化了,新的“甲a联赛”就不再是以前单机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了,以往那些菜地、沙地一般的破小球场,自然不能满足职业化联赛的需求
不说别的了,光是为了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海外球员,他们也必须拿出足够多的现代化球场。
这可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职不职业的问题。
这么多人都慕名而来,连欧洲美洲都在关注的足球联赛,他们要是连足够多的合格球场都拿不出来,那连吴杰都会感觉很不职业。
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被足协轻松的解决了。
此时那七座中东和东亚各国孝敬的“友谊”体育场,现在就已经有两座建成了,其余的两年内也会陆续建成,这就让至少七支俱乐部拥有世界级的主场同一城市的俱乐部,可以合用一座体育场。
体部和足协这些年也不光是对亚洲各国威逼利诱,他们这么多年通过卖球员,收保护费,从全世界抢来了那么多外汇,兑换成人民币也不是小数目了,当然有一部分被投入到了球场的建设上。
所以到今年年底,半数省会都有了兴建过半,或是刚刚建好不久的新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