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方一包夹,那就请看nba三分王+一大群三分神射手的投篮表演吧。
但要是不包夹,也请看此时的澳大利亚队。
中国队这时的战术已经简单到不像是战术了,外线只要轮流把球交给鲁达和马冬龙,接下来就能见到他们在低位用不同的风格,但一样的结果帮中国队再添两分,很多时候甚至能添上三分。
鲁达的“梦幻脚步”不用再介绍,这几年被贴上“山寨”标签的奥拉朱旺已经把这种让人畏惧的脚步带到了nba。
但今天马冬龙在内线的进攻要更多一些,毕竟说好了要以他为核心嘛。
这时让澳大利亚媒体也不好意思将自己与郎利对比的马冬龙,凭借的就是郎利做梦也不可能拥有的低位进攻。
马冬龙的低位脚步不像鲁达那么华丽,也没有那么多让人晕头转向的假动作,他的脚步就突出一个字“稳”,每次施展时都能给人一种稳如磐石的感觉。
但这种风格的低位脚步杀伤力一样巨大,因为结合了马冬龙的身高和臂展后,除非能用力量把他推出威胁地带,否则马冬龙持球后的每次挤靠,每次转身,每次投篮假动作,哪怕只是肩膀微微一晃,防守球员都要做出适当的反应,否则马冬龙真的出手就不可能再封盖了。
然而最恐怖的是就算你每个防守动作都做到位了,马冬龙凭借身高臂展,还有弹跳的优势,出手后依旧不会被封盖,哪怕想干扰一下都不容易。
这就意味想要防住马冬龙,必须像对付鲁达一样进行包夹。
如果只是单防,那进不进球只取决于他自己的状态,你的防守只是有概率让他不能舒服的出手罢了。
郎利很快就用自己拙劣的表现告诉人们,他不要说让马冬龙感到难受了,就连这种迷惑性并不算强的低位进攻,他也能像个二傻子一样被溜得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
上半场才刚打到第六分钟,郎利就在马冬龙身上领到了第二犯,不得不灰溜溜的下场了。
马冬龙的低位进攻虽然不像鲁达浑身都是假动作,但是基本的欺骗性依然具备,关键是他做动作时的速率太快了!
郎利可没有小前锋一样的灵活脚步,他的防守完全跟不上节奏,往往马冬龙的动作还没做完呢,郎利就已经失去重心,手忙脚乱起来了。
澳大利亚的主教练没有再把郎利换上,因为他已经看到两者的差距,再换郎利上去只能在他破碎的内心再添几道伤痕,搞不好自信心从此就没有了。
上半场打完后,澳大利亚主教看着记分牌上的55:23惨烈比分,甚至不打算把主力再换上了,因为那已经毫无意义。
他们与其把全队的自信心都一并折在这里,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第二阶段的落选赛上。
现在看来,亚洲区这个唯一的出线名额,根本就是地狱难度啊!
这种难度,还是让美国人,让苏联人去承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