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既然是当着早朝百官的面,说了南阳的事情,虽然崇祯已经是早一天就已经被王承恩告知了这个事情,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就算是崇祯反感这人的颠倒黑白,但是人家说得好呢——风闻奏事!
市井上有人这样说了——哪怕只有一人,这也是风闻奏事啊!
是以,哪怕是崇祯恨不得踢这人一脚,但是在百官面前,还是要仔细审理的,
刑部尚书韩继思慌忙站了出来:“陛下,老臣昨晚的确是接到了南阳按察使那边的奏报,老臣已经写了折子,便在奏疏之中!”
韩继思说完,然后又退到了一边。
作为已经是六部大佬,眼见是就能升入内阁的大佬了,他自然是不愿意轻易的涉险的。
更别说为一个南阳知府这种小蝼蚁,然后亲自下水了!
王承恩已经从一边堆积如山的折子里面找到了今天刑部韩继思的上疏,以及南阳按察使的原折子。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皇帝,崇祯每天需要批改的奏章,可是能够用车拉的!
虽然这些奏章早已被内阁那边已经是提前浏览了一遍,然后用纸条夹上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因为皇帝每天需要处理的奏章实在是海量的,而朝臣们送上来的折子可是有大有小的,是以除了重要的事情是有皇帝亲手朱批的之外。大都是有司礼监那边代笔的。
只要是皇帝认可之后的处理意见,就可以发给司礼监那边,誊抄上去,皇帝、司礼监在奏章上写上阁臣与皇帝同意的处理意见的时候,因为使用的是朱红色的墨水,是以这又叫朱批。
若是皇帝不认可,则是有着三种处理办法,其一就是更改意见,然后送往内阁同意,其二,原本发回内阁重审,其三,那就是万历最是喜欢的招数了——留中不发。
崇祯自然是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是以,他只是大略看了一遍奏折的原文,就知道这按察使的折子,与王承恩报给他的事情经过是一个样的。
作为底层的官员,这件事是需要完完本本的报上去的,若不然就是徇私舞弊了,严重的甚至能掉官坐牢呢!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操作机会的,通常若是一件案子,地方上想要徇私的时候,就会压着奏章几天时间,然后先是给京师的故旧送去了书信,先通气之后,然后才会将原奏章送上。
这样只要是能够说动了内阁的阁臣,自然是会适当的在给皇帝是奏疏上面,稍微润色一二!
至于这润色一二,是不是真的润色,可就是见仁见智了!
毕竟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有分别吗?
有分别,但是,字体完全都一样呢!
崇祯只是一眼就知道这一份南阳方面过来的原文,与自己了解的事情是一个样子的。
但是……
周延儒这送上来的折子是怎么回事?
那件事本来是南阳一二恶霸欲要谋夺别人产业,然后说动了知府的路子,然后没有想到背后那张家说动了县令,然后硬顶之下不但是府尹丢了脸,更是在府衙里面找到了那恶霸!
在王承恩与南阳按察使的折子里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事情。
但是——
崇祯翻了翻手中的奏疏,只见这周延儒的则子里面竟然是南阳有人为非作歹,然后将一件本来是谋划人家产业的事情,说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