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现在的手上,也就是一个南阳码头是一个财政大头,然后就是郧阳那边的货运,一样是不输与南阳码头的,只是,那边的产出是要支撑郧阳营的军费的,因此,张书堂说是许利出去,若是动了码头的利益,自然是就要损坏了之前被他们拉拢的将士的利益了!
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终归是会在一众合伙人的心中留下疖藓的!
“商队!”
张书堂说了两个字,然后喝了一口茶,继续道:“阿大,现在山陕商路断绝,正是我等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孩儿这一次坐镇郧阳,怕是轻易不会在动的。
如此,有了郧阳营的士卒,若是我等组建一支商队,然后西北接上汉中出来的川蜀商旅,正北接上山陕,乃至于九边,甚至出了关外!
东边这边是王室们的商路,我们暂时不动,至于南边,孩儿的打算是将现在运粮船进一步的扩大,最好是能够出了海,与倭国人贸易,甚至也可以试着联系郑家,与吕宋、占城那边商贸!“
张一山皱眉道:“我儿可曾知道,那四大家至今,乃至于李旦,每一个出了海的虽然可以富甲一方,但是,却是不能长久啊,莫看而今郑家富裕,但是,他也是长不了的!”
张书堂轻笑。
“阿大多虑了,彼等不能长久,是因为将海洋看得比本土还要重要,虽然彼等海上实力庞大,但是,在陆地上,便是一个府尹也是能够收拾了他们的,孩儿所做的乃是以四省八府为中心,然后就像是耀马扬鞭一样,将鞭子深入了大海的,只要是我等在八府的兵权不失,就没有人能动得了我们!”
只张一山仔细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那郑家虽然是已经被封为五虎游击将军,但是,此人却是一个官迷,只消我儿派遣一二大将,然后许他一些职差,便能与此人和平共处的!”
这郑芝龙却是一个豪杰一般的人物,他的生平更是堪称是奇迹。
郑芝龙小名一官,父郑士表。万历三十二年人,他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
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赴香山澳(后世的澳门)投靠舅父黄程。
郑芝龙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
此时,横行环中国海的霸主正是李旦。
黄程举荐郑芝龙投靠了李旦,然后帮着他运送货物。
到了长崎之后,因为人地生疏,郑芝龙始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
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
郑芝龙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后寄身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属下,并“以父事之”。
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
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富,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平户藩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
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当地诸侯松浦氏优遇,松浦氏为其在平户附近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崇祯元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
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郑芝龙欲投降明朝中央政府,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
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