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以前也是玩过LOL、DotA这些MOBA游戏,游戏模式并不陌生。
刚刚在进入“超感状态”的间隙中,他也下意识地关注了几次自成的游戏情况,对这个游戏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他选择阿珂这个英雄的原因——刘闯刚刚玩这英雄最多,他对这英雄的信息收集的也最多。
当然,向坤也并没觉得自己现在接手这个游戏,就能一个打五个,就能带张倩他们翱翔、起飞,哪怕他们打的级别不高。
他帮自成玩这局游戏,主要只是要试验一下,依靠对碎片信息收集建立的认知模型,能够反向支撑他进行到什么样的操作。
另一方面,也是要看看,他是否能通过对其他四人的认知模型,来对他们游戏中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判定。
游戏一开局,向坤的阿珂和杨拙的牛头都被对方抱团来反野的四个英雄给干掉了,赶过来支援的亚瑟杨婕,也跟着GG。
于是不仅上半区的野区被清空,人头也变成了0-3,开局大惨。
“完蛋,又遇到高手了。”小敏在语音里哭丧着道。
“稳住,我们能赢。”一直充当指挥的杨拙也不说话了,只是发了个系统提示音。
开局不利,向坤却并不担心。
刚刚上手这一下,已经让他明白,仅靠碎片信息的收集,仅靠“看过猪跑”,建立的认知模型并不能让他马上成为高手。毕竟现在对场上双方总共十个英雄的技能、被动机制,都只了解个八成左右。对技能的伤害、装备的加成、等级的加成、野怪和小兵经验的数据等等,认知模型和实际出现了一定出入。
但是在这一场小团战后,他的认知模型迅速地进行了修正,并且也对那四个出现的对方玩家的操作习惯,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随着游戏的进行,向坤的认知模型迅速地完善,在十分钟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通过小地图,准确地“预知”敌方英雄的运动趋势,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想做什么。
至于己方张倩、杨婕等人在团战时的打法、站位,他同样也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判断和预知。
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他们四人的认知模型基础上,不同性格的人,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对应行为。而且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补充平常的观察信息,完善向坤对他们的性格认知。
就好像张倩,在游戏里打法就明显更加地激进、冒险,但在危急的时候,依然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操作,心理素质比较好。不过有些时候会太过行险,比如越塔击杀,很容易就没计算好血量,敌人没干掉,自己也GG;
杨婕在没有发生战斗的情况下,正常发育时,思路还是比较清晰,操作也是中规中矩的,但一旦打起来,就很容易上头,失去理智,只盯着残血追;
杨拙的观察力不错,对游戏也比较了解,而且有牺牲精神,不会过于专注于自身数据,而会把全场的胜负放在首位;
根据他们玩游戏的风格,再综合他们具体的操作水平,向坤在团战的时候,能够一定程度提前预知到双方站位,以及开始团战后,各人的反应,然后快速地给出方案,综合自身的经济、伤害、操作,看自己该如何切入战场,发挥最大的影响。
从头到尾,他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玩起来,每次团战,却像所有人都在听他安排进行一般,连对方的行为都像是被他控制。
于是从十三分钟后,一直被压着打的向坤他们,开始了反击,最后一波团战惊险获胜,成功将对方团灭后,虽然他们的总人头还落后,但却成功推掉了对方的水晶,拿下了这场胜利。
对方水晶爆掉后,杨拙的语音忽然响起:“阿珂是向哥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