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晃晃悠悠回到了房里,继续去看信。
杨文广从保州送过来的信可不止一封。
有好几封。
其中三封是写了精简保塞军的事宜。
保塞军五万的兵额,在对辽国一战中折损了不少,目前为止还没有补充。
杨文广又在这个基础上做了精简,最终剩下的保塞军将士,只有六千人。
依照杨文广的想法,精简完了保塞军以后,保塞军的兵额应该在八千人左右。
毕竟在精简之前,他清点过营里的青壮。
可在精简的过程中,有两千青壮退出了保塞军。
问其缘由。
保塞军将士们回答的很简单。
他们要一直留在保州,帮寇季育马。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大宋调遣兵马制度的缘故。
总之,保塞军的将士们商量过,不论他们被调去哪儿,都必须留下足够的人手帮寇季育马。
寇季对此哭笑不得。
他们只想着帮寇季做事,却没想过,一旦他们脱离了军籍,朝廷就不再发给他们粮草和响钱,他们手里那些破烂的刀片子,也要上缴给朝廷。
从此以后,他们便于平民无异。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暂时不用向朝廷缴税。
他们地里种出的粮食倒是够他们生活,加上平日里家养的家禽,但是不担心会饿死。
但是手里没有了兵刃,如何护马?
真要跟人起了冲突,难道拿肉去搏命?
思来想去,杨文广提议,给他们弄一个乡兵的身份。
让他们可以合理的配上刀剑。
奈何乡兵的身份,不是杨文广可以说了算的,所以杨文广就让寇季想想办法。
此外,杨文广还来信给寇季,让寇季想办法,帮他保住他手底下的六千兵马。
他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精兵,还没有操练,就被调离了保州,难保他们去了别的地方以后,不会变成以前的模样。
此外,杨文广还希望寇季能从枢密院给他弄一份可以征兵的文书,让他在保州当地,挑选青壮入伍,补足保塞军的空额。
此番朝廷裁撤东北边疆的兵额,保塞军也在其中。
保塞军原有的五万兵额,被裁减了一半,如今只剩下了两万五的兵额。
杨文广要补足的就是这两万五的兵额。
“用起我来,还真是不客气……”
寇季摇晃着手里的信,感叹了一声。
虽然他嘴上在抱怨,但是心里却甜丝丝的。
杨文广可以毫不客气的请他办事,那么等他要请杨文广率领麾下兵马帮他办事的时候,杨文广也不会拒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给保塞军那些脱离了军籍的兵马弄一个乡兵的身份,拦不住寇季。
但要让他们保持战斗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那就不能依靠朝廷。
朝廷给厢军发的事烂刀片子,给乡兵发的东西连烂刀片子还不如。
所以军械方面不能依靠朝廷。
寇季的自己另想办法。
唯一的问题就是,给他们配备太好的军械,朝廷可能不会答应。
所以寇季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
寇季在自己院子里思量了一会儿,让丫鬟给他换上了朝服,进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