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到门口,徐庶忽然想起自己此来的目地,便停下脚步对两人说道:“两位大人,其实徐某今日到此,还有一事相求。”
杨彪听说徐庶有事相求,便客气地说:“元直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徐庶便将韩湛的书信中所说的,派人潜入郭汜军中散布流言,瓦解郭汜军军心和士气一事,向两人详细地说了。最后问道:“不知两位大人可有什么人选?”
杨彪和朱儁对视一眼后,回答说:“元直,老夫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不知你是否愿意用?”
听说杨彪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徐庶不禁心中暗喜,连忙问道:“杨太尉,不知您说的是何许人也?”
“皇甫郦。”杨彪说道:“此人乃是皇甫嵩的侄子,素有忠义,若是让他潜入郭汜的军中散步流言,想必定可事半功倍。”
徐庶听说是皇甫郦,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他记得此人前段时间曾经去调停过李郭双方,虽然没成功,但是对双方的情况,要别人更加了解,由他来负责散布流言,想必能起到极好的效果。他连忙冲杨彪躬身施礼,说道:“既然是杨太尉有合适的人选,那么一切就拜托太尉了。”
徐庶返回驿站,立即修书一封,然后派一名机灵的随从,星夜送往韩湛的军中。
韩湛是在第二天收到徐庶书信的,在得知长安城已经被李傕手下的猛将崔勇所控制,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发现如今所发生的一切,和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多偏差,一想到这里,他就不禁愁眉紧锁。
郭嘉见韩湛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关切地问道:“主公,你莫非担心我军到达长安城下以后,没有人为我们打开城门,使我军无法入城?”
对于郭嘉的提问,韩湛点了点头,肯定地说:“没错,本侯正是担心此事。我军远途而来,没有攻城器械,若是没有内应打开城门,迎我军入城,要想取得长安,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郭嘉把徐庶的书信又看了一遍后,对韩湛说道:“主公,如今长安城内的守将,是李傕手下的猛将崔勇。我们要细作混进城中,了解此人有什么弱点,但能否说服他归顺我军,这样我们就能兵不血刃地进入长安。”
韩湛望着站在一旁的荀攸问道:“公达表兄,不知你有什么良策?”
荀攸想了想,回答说:“属下认为奉孝所言极是,我们应该派人进入城内,摸清楚崔勇的喜好,设法收买此人。若是不能让此人倒戈,我军攻城之际,势必会损失惨重。”
韩湛见两人说的办法都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见得理想,便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的部下。他的目光从赵云、黄忠、典韦等人身上一一扫过之后,发现这些武将用来冲锋陷阵,绝对是一把好手,可要让他们想出比郭嘉、荀攸更高明的计谋,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正当韩湛一筹莫展时,队列中忽然走出一人,冲着他深施一礼,随后说道:“主公,在下与崔勇有几分交情。若是主公信得过某,属下愿意前去说服崔勇,让他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韩湛朝说话的人一看,原来是刚归顺不久的函谷关守将张苞。他惊喜交加地问:“张骑都尉,你与崔勇是故交?”
“没错。”张苞点了点头,肯定地说:“我们的私交不错。若是由属下出马,想必他一定会主动打开城门,迎接主公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