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应天城中的锦衣卫不过五六千之数,加上京畿周边州府的锦衣卫,也不过一万左右的数目,不可能全部跟着纪纲造反。
也就是说还有五六千人是纪纲早就安排好了。
这疯狗果然狼子野心。
纪纲有一万余人,羽林前后卫后卫在皇宫内城驻防的兵力大概有七千余人,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要守住皇宫内城还是很有希望,而真正的希望在五军都督府那边,以及汉王和赵王知晓消息后前来支援的兵马。
但现在的问题是汉王和赵王两个人会不会及时赶到?
朱棣希望两个人能及时赶到。
但朱棣心中明白,如果换成他是汉王和赵王,绝对不会立即赶来支援,因为汉王和赵王作为大明的藩王,如果当今天子和太子同时死在动乱之中,那么在平息纪纲的动乱之后,汉王和赵王其中一人就能够立刻即位。
所以说只要汉王和赵王稍微被皇位蒙蔽了心眼,就不会立即驰援,而是会等皇城内宫失守之后,等朱棣和太子死之后,才会率军全来平息动乱。
而纪纲也绝对不是平庸之人,他既然率军攻打皇城,那么一定也派了兵马去进攻汉王府和赵王府,只要纪纲能够把皇城内的天家皇室全部杀完,在掌控五军都督府后,再打败勤王的兵马,那么纪纲就能建立一个新王朝。
朱棣对李谦说道:“你去承天门帮助羽林前卫和羽林后卫守城,这里有康宁就够了。”
李谦看了一眼黑暗之中的康宁。
没有听旨。
这个时候李谦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本是郑和心腹的康宁。
所以他必须待在朱棣身边,确保朱棣不出现任何的意外。
朱棣刚想再说,转念一想也就随了李谦,没有让他再去守城,他知道李谦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担心自己,轻声说道:“纪纲还是太天真了,真以为朕没有一丁点的防卫么?”
正说话间,太子朱高炽跌跌撞撞的跑进来,一边喊着:“父皇你没事吧?”
黑暗之中,朱高炽绊倒在地。
声音沉闷。
显然这一跤摔得不轻。
朱棣心中滋生厌恶,这就是朕的太子,遇见屁大点事儿便如此的惊慌失措,以后如何执掌国家大计,思绪还没落,就听见朱高炽急道:“父皇,你不用担心,纪纲之乱不足为患,当下是要保护您的周全,不要让纪纲埋伏在宫中的死士和刺客得逞。
朱棣闻言,有些感动。
还是老大贴心啊。
而且朱棣也明白,纪刚这一次动乱,整个应天城恐怕有很多人希望自己死在乱刀之下,太子就是最有可能的人。
因为太子已经坐了太久的太子位置。
他对早点登基难道没有一丁点的希望吗?
肯定也是希望的,如果自己死在乱刀之下,而他又能够平定纪纲动乱的话,那么在规制和声望上,哪怕老二和老三再不甘心,也只能拥戴太子登基。
但太子此刻的关怀如此真挚。
朱棣对康宁说:“去把灯打开吧,房间里太黑,太子看不见路,别再摔着了。”
康宁摇头:“陛下,不能开灯,现在谁也不知道纪纲的死士埋藏在何处,咱们必须以您的安全着想,谁来也不能开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纪纲的死士找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