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一次事情讨论如此激烈,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可有发发声?”
辩机道:“没有。”
玄奘道:“一个人不发声正常,两个人不发声也正常,全都不发声就有问题了,这意味着圣人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已经拿定了主意,现在只不过是在预热而已。”
辩机疑惑的道:“这个道理您既然能看得出来,想必也会有其他人看的出来,那为何还会起纷争呢?”
玄奘道:“所以原本反对分封的主力清流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而学院出身的士子都有一腔热血,是真的在反对。”
辩机道:“您的意思是说清流反对并不是真的反对?”
玄奘道:“清流并不清,他们也在揣摩上意行事,察觉到圣人的意思后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只有学院派的士子是真的在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他们就是反对,圣人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会反对。所以现在他们成了反封国的主力。”
辩机点点头,又道:“权贵必然也能猜到圣人的打算,那他们为何还要四处奔走,还要和学院派士子争吵呢?”
玄奘笑道:“为了以防万一,封与不封都在圣人一念之间,只要命令没有下达他们就始终无法安心。”
“他们四处奔走,和士子争吵,都是为了防止有人说动了圣人改变主意,或者让圣人早日下令分封。”
“我明白了,谢**师指点。”辩机恭敬的道。
“那我就回复诸位大德,让他们稍安勿躁?”
玄奘道:“不,什么都不要说。就告诉他们一定要在西域和西南配合好朝廷的计划,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成功了才有资格继续和朝廷合作,失败了……呵呵。”
辩机神色一凛,道:“弟子,明白了,这就去给他们写回信。”
玄奘颔首,忽然说道:“对了,圣人命我写大唐西域记,我准备让你代我执笔,如何?”
辩机惊喜的道:“弟子愿意,谢**师器重。”
玄奘道:“嗯,去吧,好好准备,回来咱们就动笔。”
与佛教比起来,道教表现的就有些迟缓了,或者说想快也快不起来。
自从王远知老道长仙去道家就失去了领袖,各个派系不说老死不相往来,也是相互看不顺眼。
关键是有朝廷支持大家日子都过的太好,没有外部压力就只能玩内斗。
上次给朝廷捐钱是受到玄奘取经回国的声势所迫,大家临时放下成见达成的协议。
现在风头过去了,朝廷没有改变打压佛教的政策,他们放下心来就又陷入了内斗。
这次对于朝廷派人去西域和西南传教的计划,表现的也相对敷衍许多。
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一来道家的思想就是这样,缺乏侵略性。
二来身为当前大唐第一显学它们有骄傲的理由。
三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只以为中原就是最富庶的地区。还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对外面的世界不屑一顾。
反观佛教,思想上就比较有侵略性,要普度众生。且玄奘西行归来也给佛教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把此时佛教的战斗**给拉满了。
……
学院派士子第一次集体亮相确实震撼了许多人,此时大家才发现大唐不知不觉中已经多了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
关键是这些人年轻有理想,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个世界。
对此感触最深的当属文化士族群体,以前他们掌握着学问,掌握着文学界的话语权。
可是现在,这股新产生的群体彻底脱离了他们的掌控,甚至隐隐有与他们为敌的意思。
这种情况几乎让他们无法接受,最后只能拼命的鼓动朝廷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