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御史台的那些奏疏,朝堂官员们也只是想要皇帝陛下认真看看,没有想着要皇帝陛下照着奏疏做出来。
那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之前弹劾项信不应该出任帝国太尉,把朝堂官员给逼急。
他们直接走的两条路子,通过御史台呈递了大部分奏疏,再是通过太常寺程度部分奏疏。
剩下的那些则是在朝堂大朝会的时候当面提起来,不过那次大朝会之后。
皇帝陛下直接丢出御史台,吸引了朝臣们的目光,再是决定暂时不开大朝会。
这样的情况下,大朝会不开,那些朝堂官员想要弹劾项信必须时刻盯着太常寺的动作。
但是他们对于御史台又是有着志在必得的想法,因而二者选其一,只能放弃项信出任帝国太尉,转而谋取御史台的利益。
在朝堂官员们看来,御史台才是他们利益的节点,狙击项信出任帝国太尉用处不大。
虽然他们担心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权柄太重,可是对他们的影响真的不如谋取到御史台利益的影响大。
在这样的事情上,朝堂官员哪怕是在利令智昏,都会做出他们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朝堂上面的东西,摆在明面上的就是鲜明的利益,谁都看的清清楚楚。
皇帝陛下正是知道这些朝堂官员的性格,直接用利益来驱赶他们,驱虎吞狼的策略倒是非常不错。
对皇帝陛下来说,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比把御史台握在手里的好处更加厉害。
何况只有皇帝陛下他没有同意御史台的归属问题,任由他们持续争抢而不做决断。
到时候项信彻底坐稳帝国太尉,手里面掌握着帝国兵符军权,再是拿下守城军的军权。
一切都是看的明明白白,那些朝堂官员即便再是挣扎,都不可能继续在御史台上面说话。
没办法,到底帝国的统治者还是皇帝陛下,在某些规则范围之内,朝堂官员可以忤逆皇帝陛下,但是到底需要顾忌。
至于朝堂的大是大非,这些官员必须要给皇帝陛下颜面,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当然皇帝陛下不可能过分逼迫朝堂官员,都是互相为帝国做事,他们谋利之心是正常的。
有时候皇帝陛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心不烦,只是若是他们过分,那帝国的屠刀自然要落在他们的脖子上。
一如之前的九卿大农令,实在是有些贪得无厌,让皇帝陛下没办法忍受,想着杀一儆百。
没想到甘罗做事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直接把原因给搬回来,让咸阳官员根本没有完全意识到大农令被斩杀的根本原因。
皇帝陛下想要起到的杀一儆百没有作用,甘罗抽出全身而退,说起来实在是有能力。
不过在皇帝陛下看来,甘罗实在是聪明的有些过分,毕竟皇帝陛下这把锅,本就想让他背着。
没想到甘罗手段利落,全然没在意,把皇帝陛下交代的事情做好,那把锅怎么都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