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技巧的兵术就是偏向于傀儡的催动,装备的加持,或者一些研发的辅助等等。
兵形势的兵术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一些临场发挥威能的兵术,增强军团突击性,增强灵活性等等。
而李儒的兵术归根到底应该说是出自兵权谋派。
其实兵权谋这个设定就有点不讲道理了,所谓兵权谋家,即战略家,班固言其特点为“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权谋家注重军事战略研究,兼通形势、阴阳、技巧各派之长,实是兵家的魂魄所在。
意思就是说,权谋不仅仅有自身权谋的内容,而且所谓阴阳,技巧之类也在我的权谋里面。
现代有句话叫做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政治权谋的发挥本身就能够给战争带来巨大的影响。
通过这个概念扩大一下军事家的概念,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商鞅算不算军事家?
对比一下,吴起,管仲,商鞅。
吴起:强国强军加战绩彪炳。
管仲:强国强军加略有战绩。
商鞅:强国强军加基本没战绩。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自然认为这是政客而不是兵家,其实讲道理,从兵技巧,兵权谋的角度来说,称之为兵家也不是不对。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商鞅的变法本身就是营造的****国家。
这仅仅是权谋家关于内政方面的一块,本质上来说,孙子十三篇其实就是讲了一场战争涉及到的十三个方面的权谋算计。
尤其是在上战场之前的几篇内容,说的是战略运筹。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而李儒之类谋士在战争前或者战争之中谋略算计就是庙算,谋攻之流,相应衍生出来的兵术也是直指核心,更加难以抵御。
就像李儒一个玉玺一个火烧洛阳彻底将联军瓦解,掐掉了汉室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