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初唐奋斗史 > 第108章,农业

第108章,农业(4 / 4)

“那陛下也太容易满足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没了蝗虫,百姓能够得到的粮食固然会更多,却也多的有限。

想要让每个百姓都吃饱,穿得暖,还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比如家师就曾经说过,想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要知天时,修水利,勤育种,再配以适合的肥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灾害,并提高产量。”许泽轩继续给李世民规划蓝图。

“天时、水利、肥料这朕都懂,只是这育种和药物,又是何物?”去年的大雨和霜灾,今年的旱灾,这都属于天时,如果能够提前得知,绝对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至于水利也不难理解,农作物生长需要水灌溉,古往今来,朝廷也没少新建水利工程。

肥料更是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

到了汉朝后期,许多百姓家已经开始建造连厕圈,这种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连厕圈,反映了当时对养猪积肥的重视和普遍。同时,这也是养猪积肥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

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育种和药物,却在李二的知识范围之外了。

“陛下且随我来……”拥有实物,无疑比起空口白话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在许家小院附近,刚好有许泽轩建的温室大棚,里面很多蔬菜都是经过育种之后才种植的,“陛下且看,这半边种植的绿菜,是经过育种的,而另外半边则没有。

经过育种的绿菜,长势明显要比没进过育种的好。”

“嗯,确实要好一些!”李二对比了一下,两者的差距虽然不太明显,但若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只是因为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他有些不以为然。

许泽轩明显看出了李二的心思,当下告诫道:“陛下切莫小看育种,第一次育种,或许只是让绿菜的长势好了一些,但经过两次、三次甚至是数十次,上百次育种后,可就不单单是长势好一些那么简单了,极有可能大大的提高产量。”

“嗯,此言有理!”经过许泽轩的提醒,李二对于育种的态度,终于有了些许改善。

“小子的学问,还远不止于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一方面,改善工具又是另一方面,之前臣改造的曲辕犁,由此而来,而这砻磨,又同样是出于此。”

古时候白米精贵,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米,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在脱壳上。

最早的脱壳工具,名为踏碓。

踏碓是木质的,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放入待加工的谷物,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人踩踏另一端,使击锤冲捣谷物,脱去皮壳。

谷砻或称砻磨,是古代的碾米机,它使用大量密布的木齿来给稻谷剥壳,比起踏碓来,效率就更高,一直使用到被现代机器所取代。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