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移载时间还要在牡丹前面,马上就要着手安排。
还有月季,一般人眼里,月季远不及玫瑰,不仅是玫瑰赋予了爱情意义,其颜色也正,酒红似绸。造成这观点主要是月季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下里巴人的花卉,实际月季与玫瑰本身就是双胞胎,一些名种月季观赏性更远胜于玫瑰花,不然也不会被称为花中皇后。
而且中国培育月季历史悠久,到宋朝更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许多名品。
牡丹一年三剪,月季一年四剪,农历四月中旬第一次花后剪,五月末第二次花后剪,七月份第三次花后剪,冬月下旬进行冬剪。
牡丹想窍花枝是因为花枝成本很便宜,月季花刘昌郝同样地想弄花枝,不同之处,一个是嫁接,一个是扦插。但这个时间更急,过段时间第三次花后剪结束,什么花枝也弄不到,还有冬剪,那时候能扦插么?
但月季有一个好处,它比较便宜,京城郊外就有许多人种着月季,也有一些名种月季,不一定要窍,具体的,还要托朱三他们打听一下。
“如此,三人真不足。”
“何止,吾给你看一样物事。”
既然想到了花枝,那不必买多少大株牡丹,然而还需很多钱。
朱三说几十个园子,即便刘昌郝自己,只要是名种牡丹,他也不想丢下不要,还有月季,仅是请人“窍花”就需不少钱。然后又要请好几个牙人,牙人就不能随随便便给几贯钱打发了,来回奔波的花销,买大株又要花不少钱。
虽请了十家客户,今年工程量不小,还得要请人来做短工,请人做短工就得付工钱。
甜瓜可能得到明年五月才上市,在这漫长的十个月时间里,不仅要替十家客户盖房子,还要付钱粮,秦瓦匠他们都是春天逃荒的,因此还得要替他们准备过冬的衣服、被褥。
想要在刘梁村这里种好花,种好瓜,得准备许多肥料,惊人数量的肥料。
别看他手里有一千多贯钱,实际经济很紧张。
大前天,刘昌郝看到王叔烧竹子,想到了一样事物,鞭炮。
然后他在脑海里拼命地想,反正前身在尉氏呆了几年未看到有人放鞭炮。尉氏离京城近,若是京城有了,尉氏一定会有。若是尉氏没有,京城也就没有。
十户流民,加上他一家,十一户,流户又是几乎一无所有来的,用度大,又想买更多的花回来,只好想“歪门斜道”。
为什么宋朝没有鞭炮呢?
他还真误会了。
后来有人说外国人得到了火药,立即用在武器上,中国人却将它放用在烟花炮竹上,这说法是不对的。北宋已经将火药大规模用在军事上,也未见哪个人发明烟花炮竹。北宋诗词里确实有一些炮竹词眼,但那不是鞭炮的炮竹,而是烧竹子!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火药制作与配方到了南宋末年越来越精准,元朝军队带着这些技术去了欧洲,欧洲人得到这些技术,等于是一下子站在巨人肩膀上。
元朝疆域是很大,但正是元朝的出现,导致两个沉重的后果,一是将火药技术带到西方,二是惊醒了一群将棕熊当狗养的战斗民族,然后这个民族一路向东向东。
明朝晚期那么**,依然重视火药武器的研发,只能说到了清朝彻底的闭关锁国,与西方的科技才迅速拉大。
有记载的真正的炮竹是在南宋时候,才开始出现时样子很丑陋,用草纸包一下,装上芯子就是鞭炮,也不叫鞭炮,而是纸炮或炮仗,随后迅速普及,又出现了烟花。但真正让炮竹完全取代烧竹子,那要到明朝了。
这是很冷门的历史,刘昌郝手机又不能上网,哪里知道。
偏偏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