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是大圣师 > 第162章 见(三)

第162章 见(三)(2 / 3)

“喏。”

刘昌郝去洗手,这是政事堂,双手沾满了泥巴,终有些不雅观。在场的便有大臣去过河东任职,赵顼问:“准确乎?”

赵顼看着地图发呆。反正这件事他做得特傻,故续资治通鉴记载,命天章阁待制韩缜如河东,割地以畀辽。

畀,不是麻痹的痹,而是让给的意思。割了河东之地给了契丹。

但割地的用意还是为了求安,以便未来对付西夏时,契丹不会相帮西夏。若是割一些山林之地那是无所谓的,不能割掉大门,那是割地,还是揖手请盗?

各个大佬也看着地图,割地让赵顼首肯的,却是王安石拍板的,这里有的是文章做……

刘昌郝洗完手出来。

大伙继续看着地图,除了上策,还有下策。

下策于黄嵬山论里也写了,若北敌南下,不远便是汾水河谷,要命的是现在河东相关堡砦极少,如顶在最前面的宁化军只有细腰寨与窟谷寨两个较大的堡砦,宁化军下面的宪州与岚州东南地区,几乎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堡砦,不能再像南了,过了河谷,又是茫茫的山地。

为什么遇到山,契丹人就不行了,刘昌郝用契丹强攻雁门关,以及张齐贤土蹬寨大捷做了说明。游牧民族军队一旦下马,谁怕谁啊!

只能向东,东边有百井寨、赤塘关、石岭关、阳兴寨四个关寨,呈扇形拱卫着太原城的安危,然而太过单薄,一旦契丹大军以闪电速度南下,根本就守不住。太原城又迁于汾水之东,无险守凭,也随即失守。

这些写在纸上,看起来还不大显眼,但现在对着地图看,便知道其重要性,还能顺着河谷向南,然而继续向南,东边的山势更险峻,故想克太原,必撕开石岭关一带的防线。

下策便是先于汾水以西原太原城故地,重筑一新城。

随着,自石岭关开始,顺着汾水河谷,于两边广筑堡砦,形成两道链式防线。

敌军南下时,由于两边堡砦狙击,速度想快都快不起来,纵然有失,又要突破石岭关防线,太原城早已完成了布防。过了太原城,则是地势较平坦的太原盆地,但太原城未拿下,敢不敢南下?怕不怕太原城驻军重夺石岭关,断掉归路与后勤供给?

按照宋仁宗时与契丹的盟誓,两国于边境不得增兵,不得修堡砦、挖战壕。

但先撕毁盟约的乃是契丹,且强夺宋朝的西大门,若继续阻拦宋朝布防,早点准备开战吧,契丹必有南侵之心。实际只要将太原城迁于河西,金人南下时,便能让金人好好喝上一壶。

王安石问:“刘昌郝,汝言迁城,可知太原城有多少人家?”

“王相公,不会麻烦,末学所写乃是筑新城,新城建好,将府衙、储仓、驻军迁于新城,百姓商贾,任其自愿也。和平时,两城共存,敌袭时,旧城百姓立迁于新城。”

唯独麻烦的是太原故城许多场所已化为耕地,但是太原城,非是京城,十几平公里便足够了,两万来亩耕地,能涉及到多少农民?总比太原保卫战逼到人吃人的份上强吧。

赵顼盯着地图问:“可有误乎?”

“陛下,他处或有误差,然自雁门关、黄嵬山、苛岚山,一直到太原城,应当没有误差,且,臣让韩大虎带臣潜入契丹境内,察看了相关地形。”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