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个医生的认识都是在不断成长的,可能许多年前的手术,与许多年后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十分有可能的。
这就是理念成长的问题。
而且,如果陆成给陈光胜来做手术,可能也会选择缝合而不是像秦左那样直接进行部分成形,
秦左的年纪大,本身髌骨关节就有磨损,所以一定的半月板损失对她来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陈光胜却不同,他没有严重的髌骨关节炎,如果缝合做得比较好,他可能也没有什么不适感。
陈光胜连连点头,也就不再追问了,只是看着陆成离开的背影和那自信的步子,
有一种莫名的情绪。
……
下午,29床又来了一个新病人。
陆成就让王春涛去收了,然后把病例写了。
作为一个有实习生可以使唤的研究生,这种小事情不那他当苦力,都白瞎了上级把王春涛安排给他。
陆成当然不是就这么休息了,既然现在对半月板的手术有了一定的困惑,就得去找资料。
书上找不到就去查文献,文献查不到就去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库里面搜一搜,看看有没有格外偏僻的一些人的经验介绍。
医路无尽,不管是哪一种疾病,哪一种诊断的治疗方式,
只要你敢于怀疑和去揣摩现在公认的金标准,其实都还有许许多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敢于质疑,就是医生成长的最为基本的素质之一,
而这种敢于质疑,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加一定的研究思维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来讲,研究生在专业上,会比本科生直接参加了工作之后,会有更好发展前景,也有更好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因为本科,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让你学一点,主要目的是把你培养成一个会记得怎么诊断,怎么看病的医生。
而研究生和博士,则是主要培养你成一个为什么要这样看病,为什么要这么治疗,还能不能有其他办法进行代替治疗,是不是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一下的敢拼,敢质疑的医生。
……
果然,印证了一句话。
文献,是看不完的。
即便是半月板的文献,陆成都找了太多太多,即便以他现在看文献的速度,也是觉得十分吃力。
差不多在下午两点钟左右。
科里面又要进行术前讨论了,陆成才重新赶到科室去。
术前讨论是在正常的上班时间,也就是两点半左右开始。
陆成提前到了,就是为了熟悉一下29床的病情,这个病人如果不出意外,他的手术可能会安排在周一来做。
到了科室,王春涛就正好等着他。
并且一照面,王春涛就抓了抓头,道:“陆师兄,这个29床,好像有些麻烦啊。”
“嗯?怎么回事,你细说一下,什么年纪,是并发症很多吗?”陆成赶紧走到电脑桌前,准备看病历。
一般医生讲的病人比较麻烦,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并发症多,二是病人比较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