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比较容易接受的字体开始,也就是说古代字和现代字差别不大的字先进行推广。
打个比方汉武大帝的小名刘彘,这个‘彘’字在东汉就是猪的意思,当然这个字在东汉是用隶书写的,字体更加弯曲,如果刘辰突然用‘猪’字去代替的话,让这些东汉学子们很难去认识与联想,只能先推广一些差别比较小的字体。
首先刘辰必须推广的字就是‘汉’字,这个字在现代是非常简单的字,但在古代可就复杂了,弯弯曲曲的一大堆,这个三点水偏旁,都是五个笔画。
当然课余之外,刘辰当然是要让新学子们学习点横竖这些笔画的,学会认了,当然也要学会写。
南京刘辰王府内,刘辰正教着众美女们,学习简体字。
刘辰拿着铅笔,这些了小篆版本的国字,说道:“文姬你看,这个国字外面是一个四边框起来的,象征着我们大汉朝的土地,而中间是一个王字加一点,王就是指的大汉的皇帝,而这一点就是百姓的意思,国家就是由土地皇帝和百姓组成,这个国字,是不是要简单得多。”
其实汉朝以及战国的‘国’字与现代的繁体字也差不多,就是‘國’。一个大口中间一个或字,这个笔画在战国时期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字体不一样,一个国家里面有一个小口字象征人口的意思,一个戈字象征的是武器的意思,上下一横表示的是天地。
对于国字的来临说白了,还是人家岛国人发明的,刘辰不可能给蔡文姬解释是岛国人发明的吧,也只能这样给蔡文姬解释了。
蔡文姬学习铅笔字的时间也不长,刘辰估计他的铅笔字水平也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样子,只不过毛笔字的话就是大师级别的了。蔡文姬写完了说道:“夫君~这个国字倒是要简单得多,意思也容易懂,夫君是怎么想到的。”
刘辰尴尬笑了笑,自己也是抄袭的而已,刘辰道:“这些字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觉得大汉的字太复杂,读书人往往写一段话,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所以我打算把这些字修建的简化,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蔡文姬甜甜笑道:“夫君此举可谓是大汉学子的福音啊,文字简化了,那么读书人就更容易学习了,这样文化人也就会更多了。国家也会越来越昌盛了。只不过这些文字都是千年以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若要垮这么大的步伐实属不易,需要循环渐进才好,也只有皇家来推行这些文字是最好的办法了。”
对于蔡文姬的分析,刘辰还是挺赞同的,文字简化了更容易学习,更容易书写,也就更容易传播文明,学子多则国强,但文字的演化并非一蹴而就,怕是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也只有皇帝有这个权利,不过也要接受着很多文人的批判,说什么舍弃老祖宗的东西,对于这些文人的真实想法,有一部分是爱国爱传统,而有一部分则是怕以后他们不认识字了。
这不,刘辰刚推行简化字体的时候,就有人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简化字的文人,一派是抵制简化字的文人。
支持的一派也是有说词的,要是文字不进行发展和演化,那天下文人何不继续去使用远古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文字是需要简化的,这样有利于国家的传播文明。
对于这些质疑声,刘辰一再表明,新的简化字认识即可,不要求他们书写,以后在大汉这种字都是可以使用的。
刘辰知道是这种效果,所以在皇家报纸上,刘辰也只是一个月推广10个字而已,再多了这天下文人怕是要闹翻天了。
刘辰到处学习新文字,再现代韩刚家也只是学习了六个月而已,就把基本的文字学习会了,并且能够书写,刘辰十岁的时候本来就认识很多东汉文字,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六个月时间也就学会了最基本的常用文字,直接进初中,一边学习一边认字。
文字风波随他们闹去,刘辰一如既往的少量推行这,并且还发行这相关的书籍,大汉简化字体与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