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对错,只有应不应该。
而为何会有这样的秩序,又是道决定的,自然选择的……不必多说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它不是个均分思想,它是个调整、和谐的思想。
我们的文明,自古称为礼仪之邦,这是直接给整个文明自我定性,可见古人多重视这个。
有些群体就要多承担,有些群体就要少承担。
结合我前面说的【德】,华夏文明可谓自古以来,在文明使命上,是当仁不让,是义不容辞,主动把万灵之长的责任给背负起来了!
四周都是蛮夷,文明之光我们必须肩负起来,可以多吃亏,可以背责任,这就是礼仪之邦在‘理’这一维度上的本义,它贴合着人类该做的德。
并不是现在很多人以为的,天天口头上礼貌,像日本一样小礼节麻烦的要死……那是‘术’的层面!不鞠躬,就无礼?这叫标准,可对也不对,太低维了。
当然,我们古时候,也讲究这个,道理法术是一个不拉都在发展,现在只是适应性地去掉了部分东西,但是在‘理’这一层面,我们并没有丢掉。
国家大事上,依旧是‘礼仪之邦’,是负责任的文明,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没变过……
大礼不丢,小礼可以放下。因为把握住了道、理的层面,法、术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很多人都说,这很傻,很蠢。
有些人觉得,我们文化好怂,下西洋也不侵略,也不殖民。霸道如始皇帝,都要修长城。强横如朱元璋,都要立不征之国。
古往今来,全是反击,全是挨打,正统拥有华夏思想的政权从不主动侵略。
但这不是怂,恰恰是长生久视之道,恰恰是我们屹立几千年都还在延续的道理。
我们又不是不反击,只是不主动而已。我们一直先挨打,再反击,打着打着,他们全成了过客,我们的文明越来越大。
人要当万灵之长,我们要当所有人的家长,不是我灭你,而是我带领你。这种思想已经融入我们文明的灵魂深处了。
汉朝去西域,不是说把那里的人赶走,而是说:你们都好好在这住这,我就是来立一个都护府。有什么家长里短,邻里纷争,我帮你们主持公道。
郑和下西洋,交朋友,做点交换,开阔视野,传播文明。
大唐和亲吐蕃,送工匠送书本,吐蕃本来没文字,我们给他们了。
这个思想,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不要觉得是错的,在文明层面上,这恰恰是最‘无敌’的通天之路。
怎么解释呢,拟人一下,就是大自然会记住我们的,大道心里有数。
文明在沿着一个最好结果前进,而过程,就是这种某些人认为是吃亏般的走法。
总之,我们文明的形式准则,是从大道那衍生出来的,你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攻略’,这个攻略自古沿袭、传承、调整下来,已经非常完美了。
我们不可能因此灭亡,恰恰因此强盛长生。
短期来看有好处,长期来看吃大亏,但更长远来看,却是大好处!
无论现在将来都一定要贯彻,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绝对的‘超级攻略’。个人可以嫌弃,一撮人可以看不清,但华夏文明集体一定要坚持这个攻略。
因为我们不坚持,人类就没希望了。
西方人的文化内核是圣经,跟我们反了,觉得人生而有罪。
在西方这种文化里,就没有‘德’的文化,‘礼’也只停留在法和术的层面。
他们的文化是靠神,神给予了人类戒律!这就是上面四分法里,‘法’的那一层。
而我们是‘理’的那一层,高了一维!
所以西方文化注定了他们理解不了我们的思维,但我们的思维模式可以理解他们,并剖析且包容他们。
现存文明中,如果全人类由其他国家主导,人类就没戏了。